飞越几近半个地球,长途跋涉7000多里,台湾科学团队前进北极冰天雪地,在挪威时间5月29日上午10点(台北时间下午4点)将我国第一批计170种珍贵小米种原,正式送入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斯瓦尔巴世界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这是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永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本次参与「台湾参与全球种子库计画」入库典礼的我国团队成员,包括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执行长李家维、农业部国家作物种原中心研究员陈述、中央大学周景扬校长、地科学院院长许树坤、台湾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倪春发和副主任钱桦,以及排湾族原住民代表等。
为祝福台湾小米种原正式入库,我国团队于斯瓦尔巴世界种子库举行简单仪式。北欧遗传资源中心代表阿斯达Åsmund Asdal除介绍种子库的功能和特色之外,也感谢台湾团队提供小米种原,他特别强调,这批入库的小米种子不是捐赠,世界种子库只是代替储存,「台湾永远是这批种子的主人。」
李家维表示,小米在粮食安全、营养和永续农业上占有重要角色,不但可以适应乾旱的环境,抗病力强,营养丰富。现有的农业品系,很难应付严重的气候变迁,但小米可以,因此小米的种原保存与復种,攸关台湾饮食文化与气候变迁下的农业发展。
周景扬则说,这些台湾珍贵种子能安全储存,对于保护全球农业遗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台湾农业和科学界的里程碑,也是全球合作和永续发展的重要一步。感谢过程中所有鼎力相助的相关单位,也期许中央大学的「台湾极地研究中心」能够展开更多国际合作,为全球暖化研究贡献心力。
北极入库仪式,由身着传统服饰的3位排湾族原住民代表,递交种子箱给予种子库代表,将象徵繁荣和幸福的小米种子托付给远在挪威的世界种子库,并由农业部代表赠送感谢卡给北欧遗传资源中心。
我国参与全球种子库的计画,除今年度的入库170种小米之外,之后也将分批入库,总计达400多种小米。一方面藉此次任务,确保台湾象徵性的粮食作物小米,能够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危机中留存,实现农业永续性;另一方面,也将持续推动台湾在极地科学领域的研究,增加台湾在国际学术上的能见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