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第10年的惠中寺未来与希望系列讲座,6月15日邀请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歷史学家杨照开讲,杨照以「我的朋友司马迁」为题,从〈报任安书〉谈西汉司马迁忍辱偷生,为后世留下伟大的着作《史记》,呼应今年讲座「古今」主题,现场及线上同步聆听逾千人,总触及人数逾5400人。
杨照对司马迁研究得十分透彻,称司马迁为「我的朋友」,杨照表示他对朋友的定义是对其人知之甚深,甚至知道关键时刻他会做什么决定,做什么事。与现今脸书、IG、LINE群组上朋友的概念截然不同。讲座中和听眾分享班固《汉书》中〈司马迁传〉里重要内容〈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又称〈报任少卿书〉,任安,字少卿,当时作为北军使者护军,得到戾太子刘据发兵的命令,却选择按兵未动,导致太子兵败被杀。汉武帝以「心怀奸诈,有不忠之心」下令论罪诛杀,于是写书信向好友太史令司马迁求救,请他帮忙在汉武帝面前说情。
然而时过两年,司马迁才回信。杨照表示,以现今的情境,可以想成回覆朋友2年前传来的LINE讯息。司马迁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为了着作《史记》而不得不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信中先为迟覆表示歉意,而后说明因受宫刑,已不属士大夫之列,位卑言轻。最后道出极端受辱却不自杀之因,是为了完成《史记》。
杨照谈及,李广的孙子李陵带兵攻打匈奴折损五千士兵,不但战败还向匈奴投降,朝廷无一人敢挺身为李陵说话,司马迁认为李广效忠朝廷,其孙子李陵也非贪生怕死之辈,投降或许有其他打算,不是真正叛变,但汉武帝不但听不进司马迁的进言,甚至迁怒于他,司马迁因此受到牵连,下狱受宫刑。
身为史学家,心中强烈的责任感,使司马迁选择放弃尊严,隐忍苟活,忍辱负重,在〈报任安书〉中向世人诉说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也揭露朝臣的自私,甚至指出汉武帝的是非不辨、刻薄寡恩。
杨照提及,《史记》,记述中国上古至西汉武帝的歷史,全书分成〈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以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司马迁身为史学家,对自己的期许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中国第一部通史,后世也给予司马迁公正的定位,《史记》在正史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杨照推崇司马迁在艰难的选择下,仍能秉持史学家的使命感,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藉此提醒大眾,不论生于哪个时代,不管外界有什么样的误解、批评,都要坚持走在对的路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