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肝胆肠胃科名医因看诊认真,每次肚子饿时就吃花生裹腹,结果出现右上腹不适,进一步照超音波才发现,肝肿瘤已破裂出血。探究罹病原因,除了他本身有B型肝炎外,所食用的花生拆封后也未放置于冰箱冷藏保存,导致产生黄麴毒素,从而诱发肝癌。
肠胃科医师萧敦仁先前在《医师好辣》节目中分享,他的恩师是名肝胆肠胃科医师,因看诊认真,常常没时间吃饭,肚子饿时就吃花生解馋,未料在54岁那年突惊觉右上腹不适,超音波一照才发现肝臟长了一颗肿瘤,且还破裂出血,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肝癌。
萧敦仁接着说,探究老师的罹病原因,除了他本身患有B型肝炎却疏于检查外,又因常吃花生摄取过多的黄麴毒素,使其有2种肝病因子累加起来,才会导致肝臟容易长肿瘤。
萧敦仁也藉此提醒,花生放置于12度以上的环境,就易产生黄麴毒素,因此若拆封后未吃完,务必要放进冰箱冷藏。此外,不只放太久的花生要注意,包括脂肪肝、爱乱吃药、喜欢吃生食等,也都是伤肝行为,应尽量避免。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医师刘博仁曾撰文解释,黄麴毒素是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认定的一级致癌物,与肝癌、肾臟癌、胃癌有关;尤其是肝癌,遭污染的花生粉或花生酱、豆腐乳、臭豆腐、玉米,甚至咖啡粉等食品,都可能含有黄麴毒素。因此他建议,要吃带壳的新鲜花生,就能减少黄麴毒素污染的机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