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发作时,身体各处会出现疹块,伴随红肿及痒感,让不少民眾深受其扰。林口长庚医院皮肤部皮肤免疫科药物过敏中心主任陈俊宾说明,荨麻疹又分过敏引起的急性荨麻疹,及自体免疫细胞异常引起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我国有20~25万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好发年龄为20至40岁,女性发病比例约为男性2倍。
陈俊宾解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属自体免疫系统失调疾病,与暂时过敏性的急性荨麻疹不同,慢性荨麻疹是体内免疫细胞异常分泌,引起血管扩张、肿胀组织胺,造成风疹块与血管性水肿,并出现「红、肿、痒」三大症状,往往会在1、2天内消失,但很快又会復发,且过敏原、压力大、焦虑等情绪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台中荣民总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治医师陈怡行强调,刚确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患者多为青壮年,常抱持「发病再治疗」的想法,然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非暂时性过敏反应,需要仰赖长期稳定的疾病控制。
陈怡行表示,若患者只有发作时才用药,或紧急使用类固醇压制症状,可能导致疗程延长,患者停用类固醇后,还得面对更剧烈的疾病反扑,引起水牛肩、月亮脸、青光眼、白内障等副作用。
陈怡行说明,类固醇治疗急性荨麻疹有效,但无法根治、清零慢性寻麻疹,只能暂时性缓解,药效一退又会再復发,使用类固醇的副作用,远大于荨麻疹本身带来的困扰,因此不建议病患使用。不过,若病人突然出现严重症状,有时仍会依靠类固醇,迅速回覆基础状态。
陈怡行指出,目前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上,主要以抗组织胺为主,若病患接受抗组织胺治疗2~4周仍无效,可以考虑免疫调节剂及生物制剂疗法,很多人使用后,能慢慢减少抗组织胺服用的药量,效果较佳,但两者皆属第三线用药,目前仍需自费。
陈怡行说,现在跟过去比起来,已经越来越少患者使用类固醇,但因为新的生物制剂在基层诊所不易取得,三不五时还是会遇到一些长期使用类固醇的病患,提醒患者应谨记「三要、一不」口诀,要就医、要持续、要回馈、不依赖类固醇。
陈怡行提醒,当患者莫名发生红、肿、痒症状超过6周,建议到医院检查治疗,透过稳定治疗及早控制疾病,治疗期间有任何不适,也要向医师反应,透过调整剂量或药物来降低副作用,且不应过度依赖类固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