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会25日展开总额协商,歷经逾12小时讨论,4大部门中,仅中医、牙医取得共识,医院、西医基层协商破局。付费者代表晚间发出声明稿,直言协商有3大分歧。卫福部虽将许多项目移出总额,却又将扩大癌症筛检、代谢症候群品质提升费用等近35亿元项目移入,将国健署主责的项目转嫁健保,反增加整体医疗支出。
付费者代表团体总召集人林恩豪、李永振、刘淑琼发出共同声明,直言协商有3大分歧。首先是「疾病平权、平责恐失守」,医界主张健保移出「罕病、血友病药费及与罕病特材」、「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抗病毒治疗药费」,由公务预算支应,付费者无法认同。基于所有被保险人疾病平权、平责,医疗照护不应依疾病别而给予差别待遇,是保障医疗人权不容退却的理由与使命。
其次,卫福部呼应「总额瘦身」理念,将多项计画如住院整合照护试办计画(5.6 亿元)、代谢症候群防治计画(6.16 亿元)等从总额移出,但又将扩大癌症筛检衍生费用、因应预防保健政策改变衍生医疗费用、代谢症候群及C肝照护品质提升衍生费用等近35亿元预防保健有关的费用移入,把应由国健署主责的预防保健支出部分变装、转嫁健保,反增加整体医疗支出,难保未来不会「二次瘦身」,这是「假瘦身、真挪移」。
付费者代表认同病房费、住院护理费、急重难罕症给付可能不公或不足,为降低民眾住院负担、减轻医院经营负荷,付费者代表提出增加编列10亿元调升病房费。付费者认为政府应加强分区管控、监控过度医疗,而非不断补充点值,治标不治本。
如同健保署长石崇良所言:「健保支付钱跟着人走,不是齐头式保障」,付费者代表认为,健保不宜沦为会哭的小孩有糖吃。协商涉及医院、西医基层、牙医、中医部门的资源分配,也关系到各区域、各层级院所、各专科的发展,以及医疗服务的稳定与永续。在总额框架下,有人多了,其他人就会少。
付费者代表表示,健保会是沟通平台,而无从整体判断合理与公平,因此整体支付标准的衡平性,应由健保署统筹处理为原则,避免造成发展失衡、劳逸不均的恶性循环。此外,点值已取得以每点0.95 元为原则的承诺,为单纯补点值而增编的费用,例如,论病例计酬造成费用排挤,都可能造成重复。
卫福部邱泰源部长曾表示:「追求全民健康覆盖、在有限的资源之下做出平衡, 让经费能用在刀口上,也用在所需要的病人身上」。付费者尽力配合部长理想, 遗憾的是,总额协商过程中,看到的是「弱势病人被排除、公务预算移花接木、支付衡平不解决」,呼吁政府、医界与全民共同支持,保护弱势病人的医疗人权、挹注公务预算提升品质而非垫高服务量、通盘检讨支付方式及其不足。即使是公务预算,仍是民脂民膏、是左手换右手,还是应持续检讨效益,共同维护健保经营,以及医疗体系永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