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自去年1月推动「行人友善」政策,大幅降低了行人交通死伤案件。市府自11月起启动第二阶段「行人有序」政策,将进一步强化行人交通安全的相关宣导,后续逐渐加入执法层面的手段,希望持续降低交通事故中的行人死伤机会,确保交通安全。
去年1月起,基隆市政府推动「行人友善」政策后,民眾在路口礼让行人逐渐成为共识,从实际的统计数据来看,去年基隆市交通事故中,行人死伤人数较前年减少了22.7%,截至今年1至8月的交通事故中,行人死伤总计250人,较去年同期减少4.2%;显示已经初见成效。
不过,也有民眾认为车辆礼让行人,已经成了「帝皇条款」,更凸显出违反交通相关法规的行人,可能成为交通事故的肇因。
基隆市交通处副处长黄诗涵表示,随着车辆礼让行人逐渐取得成效后,市府今年上半年持续精进交通工程的推动,自今年第四季起,展开针对行人的交通安全宣导,希望透过密集、多元的宣导,提升行人的安全意识,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中,行人的死伤机会。
黄诗涵指出,基隆市高龄人口的比例较高,除了透过学校教育等传统层面外,还会强化社区型的宣导,让更多的长者能够意识到遵守交通法规、号志、标线等,是对自身安全的保障。后续也会逐步加入执法手段,强化民眾守法的概念。
黄诗涵一再强调,加入诸如开出罚单等,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管是行人任意穿越马路、闯红灯、走路时使用手机等,都是常见的违规样态,市府希望能够藉此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及伤亡,维护交通安全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市府期望透过第二阶段「行人有序」政策推动,提升行人的安全意识来精进行人的交通安全;也同时保障所有用路人的道路交通安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