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失智症人口逐渐上升,台湾失智症协会今日(19)透露,近日我国审查通过1款阿兹海默症新药,能直接改善病程,延缓阿兹海默症患者约5~7个月的退化病程。卫福部政务次长吕建德回应,新药通过对于失智症治疗是很大的突破,未来将争取纳入健保给付。

卫福部及台湾失智症协会今日(19)办理失智症防治照护政策纲领成果发表会,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徐文俊接受媒体联访表示,美国2023年起陆续通过3款阿兹海默症新药,而原本台湾预计明年才会审查通过新药,没想到这2天提前传出好消息。

徐文俊说明,过去失智症药物都只针对症状治疗,仅能改善症状本身,如透过乙烯胆碱酶抑制剂增加记忆力及认知功能,概念如同头痛吃止痛药。不过,此款新药将能实际改善病程,透过移除类淀粉蛋白沈积问题,延缓阿兹海默症患者约5到7个月的退化病程,甚至能完全停止病程。

徐文俊解释,此类药物适用患者,必须先确诊阿兹海默症,且其严重程度范围在轻度认知障碍到轻度失智,失智症太严重或没有症状者不建议使用。不过他提醒,药物还是有副作用可能,基本上包括水肿,严重可能出血,使用上仍要小心。

徐文俊说明,人类大脑中有ApoE基因,会增加阿兹海默症机率,其中以第四型APOE(APOE 4基因)副作用较严重,因此目前台湾通过新药,将同型合子第四型APOE基因患者排除。

徐文俊表示,未来要使用新药,患者要先做脑脊髓液的检查,或做类淀粉的正子摄影,看有没有这类淀粉胜肽在里面、是否确诊阿兹海默症,再来评估失智症症状及严重程度;接着就是要进行基因检测,看是否有ApoE 4基因。

徐文俊强调,目前新药仍须自费,一年药物约70万,类淀粉检查则大约7到8万元。不过新药在台湾通过对失智症治疗带来新局面,「阿兹海默症不再是绝症」。他提醒,民眾应多多了解失智症,当发现自己可能有轻度认知障碍时,如忘东忘西、没办法做重大决策、影响职场表现,能及早发现,并接受检查和了解治疗选择。

徐文俊坦言,等了20年之久,终于等到新药在台湾通过,「期待很深」,台湾轻度认知障碍病人多,且失智症里面约有6成为阿兹海默症,估计新药物将有眾多患者受惠。卫福部政务次长吕建德今日表示,新药通过对于失智症治疗是个很大的突破,未来会持续与健保署争取,将新药纳入健保给付。

#失智症 # 阿兹海默症 # 治疗药物 #食药署 # 卫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