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任总统川普即将上任,外界高度关切美国对中国徵收高关税将造成的广泛性影响。美媒《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深度报导中分析,中国制造业独霸地位已超越19世纪英国与二战后的美国,高关税根本无法改变其制造业的主导地位。除非美国与其他国家改变消费习惯,或是中国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否则这种大规模顺差仍将继续下去。
以下是题为《中国贸易顺差达万亿美元,在关税战中优势巨大》的主要内容:
川普2017年就任美国总统时,开启了西方与中国经济竞争的新时代。在他迎接第2个任期之际,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稳固。官方资料显示,2024 年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顺差接近1兆美元,是中国在2018年顺差的3倍。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工业产出约占全球的27%,高于2018年的24%。预计203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将升至 45%,这是包括19世纪英国或二战以后的美国等工业鼎盛时期后从未出现过的全球主导地位。这种优势地位表明,即使川普提高关税,也无法重新平衡美中贸易关系。
川普对中国商品税率可能达到60%或更高,欧盟则较为谨慎,但有迹象显示其强硬派正逐渐占上风,英国也准备对中国挖掘机徵收83.5%的关税。他们都希望以关税来推动制造业回归本国,但是关税能否帮助西方国家从中国手中夺回制造业的份额,不少经济学家仍表示怀疑。
据统计,2024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3600亿美元,比2018年川普首次加徵关税时还高出23%。虽然美国改由越南与墨西哥进口,但他们仍需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提供零部件。因此自2018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的顺差增长逾一倍,对东南亚与其他地区贸易顺差也暴增。其产品线从汽车、服装、电子等各个方面,价格竞争力则大部份源于低息贷款和政策补贴,加上人民币匯率疲软及强大专业技术,海外的竞争者根本不是对手。
与此同时,中国对其他国家商品需求增长乏力,部份是受到房地产泡沫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也儘量用本土供应商来取代外国供应商。穆迪的资深经济学家安格里克 (Stefan Angrick) 表示,中国以往大量进口德国汽车和日本机械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復返了,星巴克被瑞幸取代,苹果手机也有更多的国产替代品。「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全球其他国家了。」
不过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中国1兆美元的贸易顺差不应被视为经济实力的象徵,而是不可持续增长模式的证明,这种模式已经给中国带来了问题。由于供过于求,企业利润率受到衝击,影响了业者与工人的收入。这使得中国有可能陷入像日本上世纪90年代通货紧缩与经济停滞的困境,虽然中共计画提振消费来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但迄今只有小幅提高养老金和扩大以旧换新之类的补贴计画,距离许多专家主张的深度改革还相差甚远。
除了内部问题,中国不断扩大出口的掠夺行为也遭到许多新兴国家抵制,一些国家加入美国行列对中国商品课徵高关税。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和其他希望遏制中国制造业主导地位的国家必须做出调整,包括改变消费习惯。否则,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塞瑟(Brad Setser) 表示,「这种顺差将持续下去,仅靠加徵关税不能解决问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