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坐拥丰富海洋资源,居民们传统上更是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本该辽阔漂亮的岸际如今却被垃圾攻占,这些垃圾多半来自养殖渔业,包括对岸的塑胶浮桶,以及当地渔民使用的保丽龙浮具,而保丽龙在海中难以分解,反而会被崩解成细小发泡粒球,最终被鱼儿吞下肚,还会堵塞潮间带的气孔导致生态浩劫,当地居民希望县府能加以管控,避免海洋再受伤害。
「我们现在看过去像白白一片,但海上其实是好几个足球场的大小。」长期关注金门生态的退休老师洪清漳说,金厦海中线间有大片养殖鱼场,而这些鱼场还是以价格低廉的保丽龙为主要鱼具,渔民获利的背后却是以海洋生态作为代价。
据了解,金厦岸间保丽龙连绵数公里,多半为金门渔民的鱼场,被当地居民称为称为「珍珠海」,美丽名字下却藏着从潮间带到海洋各级生物的伤害,最终也将回馈到人类身上。
洪清漳表示,保丽龙在环境中无法分解,但会崩解成为小的发泡粒球,在海岸上犹如雪花,即使民眾发起净滩也难以清理,但发泡粒球会阻塞沙滩中贝类呼吸的孔洞,贝类因而难以生存,连土壤都会因无法呼吸而「死掉」、成为烂泥,破坏整个潮间带的生态链。
「有居民开佛手贝,发现里面有保丽龙,连鱼的肚子里都有。」洪清漳说,在海洋中的保丽龙造成的问题同样严重,滤食型鱼儿会将保丽龙粒子误认为浮游生物而吞下肚,幸运的能将他们排出,但多数会被留在鱼儿体内,小鱼再被大鱼捕食,在层层累积下,人类也成为保丽龙的受害者。
根据金门县府统计,2015年到2023年上半年,海废保丽龙进场量共计26万3335公斤,累计处理数量12万8219公斤,未处理量则达19万6317公斤,县府环保局曾积极推动「斩龙行动」,但当地势力盘根错节,渔民们背后往往有民意代表靠山,几次试图整顿最终却都无功而返。
「应该要有个3年或5年计画,让保丽龙尽快退场。」县议员董森堡表示,如今对岸都已禁止使用保丽龙,金门渔民却仍依旧採用,呼吁环保局奖励与惩罚并施,订定计画以改善「珍珠海」乱象,避免海洋再遭受伤害。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