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国巨(2327)董事长陈泰铭,这位《富比士》(Forbes)台湾富豪榜上的常客,一般投资人或读者多会想到红酒、艺术品及跟女明星的爱情故事,但在2024年9月国巨论坛上,CTWANT记者问近来新嗜好时,他想了一下说,「都在忙着研究AI,哪有什么时间。」「光是全世界巡视,每个厂去一次,一年就过了。」陈泰铭两侧国巨高层相视而笑、纷纷点头。

今年69岁的陈泰铭被称为「併购大王」,这位财务高手领军的国巨集团是全球被动元件龙头大厂,为晶片电阻、钽质电容第一大供应商,几乎每一台笔电、手机、路由器、甚至电视里都有它的产品,2024年营收1216亿元,年增 13.1%,创歷史新高。

但在过去一年的AI浪潮中,国巨股价表现没跟上这波资金狂欢,2023年1月底股价540元、2024年1月552元,2025年1月还是在520元左右打转。在龙年封关日,陈泰铭以身价61亿美元,在《富比士》台湾富豪即时榜上排名第六,较龙年初的56亿美元身价增加5亿美元,和站在AI浪尖上财富暴增的科技大咖比起来,只能算是「小赚」。

陈泰铭与女星关之琳曾有一段情。(图/截图自ontv视频)
陈泰铭与女星关之琳曾有一段情。(图/截图自ontv视频)

不过,国巨紧抓着AI局势,2024年9月举办首届的AI高峰论坛,近年甚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陈泰铭,亲自阐述国巨的转型之路,他没站在舞台上,而是在观眾席间边走边讲。

「台面上看到的AI参与者,几乎都是国巨的客户,一般人看不到,其实早就装在产品里面,国巨在AI所有的应用领域绝对不会缺席!」陈泰铭急着让外界听到。

国巨集团由陈泰铭哥哥陈木元在1977年创立,生产陶瓷电容器(MLCC)和晶片电阻,陈泰铭自成功大学工程科学毕业后,于1985年成立台湾阻抗公司、贩售这些商品,四年后两家合併,没多久哥哥卖股,兄弟分家后,国巨于1993年10月上市,陈泰铭开启了大併购时代。

在眾多电子零组件厂中,国巨的崛起,靠的就是陈泰铭的成功秘诀-不断併购。国巨在2000年收购飞利浦被动元件部门,主要以先进陶瓷材料元件为主,2018年和2019年又併购普思和基美,以及2023年加入德国百年大厂贺利氏工业集团旗下高阶温度感测器事业部、施耐德旗下高阶工业感测器事业部,他现在的高阶主管群,简直像个小型联合国。

国巨创办人陈木元﹙左三﹚是陈泰铭的哥哥。(图/报系资料照)
国巨创办人陈木元﹙左三﹚是陈泰铭的哥哥。(图/报系资料照)

「国巨真正的转型,其实是从2018年开始,我们了解到,在亚洲或大中华区一直在经营所谓的普通型、标准型的生意,其实很容易被取代,深刻了解到红色供应链的觉醒。」陈泰铭说,「现在的国巨,已经不是你以前认识的国巨,从过去以标准品为主的生意,转型为以高阶特殊品生意为主的公司,提供了技术设计、客制化及高性能解决方案,为全球24万家客户提供在地的技术及服务。」

过去以中国为主的大中华市场,贡献国巨约7成营收,以大量、价格竞争的产业为主,如手机、笔电等,到了2023年,大中华区只占24%营收,北美占比达到23%,欧盟24%,还有近3成来自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

国巨在全球有4万2千名员工,85%来自国外,53个制造基地分布在35个国家,「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不少客户要求供应商要有除了中国以外的生产基地,也就是,『China +1』,而国巨已是『China +34』的公司。」他笑着说。

「最近的法说会,居然还是很多人在问我MLCC!」陈泰铭表示,目前MLCC只占营收的17%,磁性材料约28%、钽质电容19%、电阻16%,还有感测器10%、其他元件10%;从应用面来看,约65%的营收来自车用、工规、医疗以及国防和航太。

下一步,当然是AI。「我们还在AI革命的『一局上半』!」陈泰铭说,接下来对被动元件、感测器、及功率半导体的需求也会大幅上升,国巨已做好准备。

更多 CTWANT 报导

#国巨 #陈泰铭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