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今天公布,国内今年出现首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确定病例,为北部一名70多岁男性,无国外旅游史,于今年1月18日出现呼吸困难、头晕、频繁跌倒由救护车送至医院急诊,救治两周后仍不幸死亡。
疾病管制署今(4)日公布今(2025)年国内首例本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确定病例,为北部70多岁男性,无国外旅游史,于今年1月18日出现呼吸困难、头晕、频繁跌倒由救护车送至医院急诊,经医师诊断有急性肾损伤、败血症及肺炎并收住负压隔离病房,使用抗生素治疗,医院于1月22日通报并经检验确认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个案住院期间经诊断疑似尚有其他心血管疾病,且出现血痰,粪便潜血及血红素偏低情形,于1月31日因病况恶化往生。
依据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国内今年累计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确定病例,与2016年至2024年同期病例数0-2例相当,2016年至2024年统计资料显示,每年累计病例数介于1-12例,个案感染年龄以25-64岁为多,其次为19-24岁及65岁以上。
疾管署表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致病原为脑膜炎双球菌,其传染途径主要为接触感染者或带菌者之喉咙及鼻腔分泌物或飞沫,须透过亲密或长时间接触方可有效传播,健康者可能呈现无症状鼻咽部位带菌,其中仅少数带菌者会发展成侵袭性疾病。
疾管署防疫医师林咏青表示,免疫力差的患者容易发病,导致脑膜炎,免疫低下者较容易致病,其潜伏期约2~10天,主要症状为发烧、剧烈头痛、颈部僵直、噁心、呕吐、出血性皮疹等,有时也会出现昏迷和谵妄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炎、败血症及脑膜炎甚至休克死亡,需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1岁以下的婴儿,临床症状较不典型而不易察觉,常只有发烧、呕吐症状,另可能会出现躁动不安、哭叫、不易喂食等症状,或有囟门突出的情形,但不一定会有颈部僵直等典型脑膜炎症状。
疾管署提醒,冬春之际是许多呼吸道疾病好发季节,应儘量避免长时间处于过度拥挤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并注意手部及呼吸道卫生,以降低感染机会;倘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儘速就医,早期诊断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另吁请医师提高警觉加强通报,并适时给予抗生素治疗。相关资讯可至疾管署全球资讯网或拨打免付费防疫专线1922(0800-001922)洽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