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市民代表会主席李振玮因突发急性主动脉剥离过世,享年41岁。对此,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表示,年轻族群发生主动脉剥离,背后原因除了压力大、劳累外,有相当比例跟遗传有关,其血管壁可能从出生起就比别人脆弱。而此情况无法从外表判断,往往成为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医师张家铭在个人粉专发文指出,过去常以为主动脉剥离是年长者才会得的病,在于血管老化、血压高,才会让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衝进血管壁,引发致命剥离。但近几年医界开始发现,一些40岁以下,甚至30多岁就发生主动脉剥离的案例,背后常常不只是压力大、劳累、运气不好这么简单。
张家铭接着说,这些年轻病患,有相当比例跟遗传有关。也就是说,他们的血管壁,可能从出生起就比别人脆弱,承受不住压力。等到某天血压突然升高,或激烈运动、情绪激动,血管一下子撑不住裂开,悲剧就发生了。
张家铭进一步提到,其中有一种称为「家族性胸主动脉瘤与剥离(FTAAD)」的遗传疾病,就是常被忽略的隐藏杀手。此类患者往往家族里会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猝死、脑中风,甚至有人突然说胸口痛,送医不治。这些意外的发生,很可能是同一个家族的血管问题,只是没有联想到而已。相关基因像ACTA2、MYH11、MYLK、SMAD3等,目前已经被医学界确认和此类年轻型主动脉剥离有关。
张家铭表示,年轻生命早逝,或许真的只是意外,但背后也可能有隐藏的遗传问题。若家族里曾有人年轻时脑中风、猝死、得了肾臟病,或自身30岁不到就血压飙高,都不要以为只是偶然。虽没办法改变天生体质,但可以透过早期检查,提前知道,提早预防,甚至吃药延缓病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