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台湾常见癌症之一,且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对此,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指出,7年级生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最高,这与其成长过程中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关键因素不只是爱吃肉,而是长期摄取「含糖饮料」及「西化饮食」,进而增加患病风险。
医师钱政弘在《医点不夸张》节目中提到,1980年代出生的7年级生罹大肠癌风险最高,推测可能与饮食密切相关,主要在于此时西化饮食达到高峰,导致这世代的人群在成长过程中,容易摄取较多西式食物,像是汉堡、薯条等,从而影响健康。
除此,含糖饮料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钱政弘说,身为6年级的他在求学时,饮料店并不普及,顶多喝瓶装或铝箔包饮品。然而,7、8年级生从小就习惯手摇饮,尤其青春期若经常摄入含糖饮料或甜食,导致肥胖问题产生,就容易引发年轻型大肠癌。
钱政弘建议,若有大肠癌家族史或出现肠胃不适、排便异常等情况,应尽早接受大肠镜检查。其中有家族病史者,甚至可以从40岁开始就筛检。他强调,息肉转变成癌症约需5~10年的时间,若能及早发现并处理,可大幅降低罹癌风险。
国健署提醒,大肠癌是国人常见癌症,其早期诊疗的5年存活率可达9成以上,若到了第4期,5年存活率则不到2成,因此,及时确诊才能把握治疗黄金期。目前政府提供45~74岁及40~44岁具家族史民眾,每2年 1次粪便潜血检查,符合资格者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约医疗院所检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