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避孕药转指示药议题争论多年,食药署今天(6)开会讨论转类可行性,邀集医师、药师、家长及儿少妇女团体,与会,与会代表约30人,由食药署长姜至刚主持,会议进行两小时,但仍未有具体结论。
事后避孕药是高剂量的单次使用药品,作为紧急避孕措施,在国内属处方药,须由医师开立。早在2016年,食药署准备将事后避孕药转为指示药,但当时社会争议甚大,搁置至今。卫福部长邱泰源4日表示,食药署会持续评估沟通。
食药署今天邀集6个医师团体、6个药师团体、3个家长团体、6个儿少妇女团体,以及6位专家、行政院性别平等处、教育部青年发展署等代表与会,由新上任的姜至刚主持。据了解,会议当场未有结论,主席仅表示会参考各方意见,再决定。
针对此议题,医界仍持反对立场。妇产科医学会秘书长黄建霈指出,高剂量荷尔蒙会破坏原本荷尔蒙衡定及周期,导致胚胎着床不易,绝非很安全的用药,且使用该药物不是只有药物使用的问题,是个人採取不健康行为的问题,应该要藉机来改变,而非只给药,让其重复发生。
药界则支持事后避孕药转类。药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常务监事李懿轩说,考量妇女身体自主权,在非预期怀孕的风险下,应有自主退避权;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使用保险套避孕仍可能出现破裂、拔套等可能性,应提供第二选择。药师公会已参考其他国家建议,实务上可由药师给予卫教,确保民眾了解风险,并避免已进入怀孕周期仍用药。
食药署副署长王德原表示,今天主要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及代表参与,搜集各领域专业的宝贵意见,此议题涉及层面广泛,需要进行风险分析,以科学证据去评估,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权,不同面向间需要彼此沟通调和,没有零风险的决定。食药署将以风险管理及全民利益为最大考量,进行后续评估,也期盼凝聚社会共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