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失明的主因之一,一名75岁男性,10年前确诊青光眼,却未遵循医嘱规律点药,中途长达4年未回诊,直到视力严重恶化再次就医,发现已丧失一半视野,连上下楼都有困难。医师提醒,青光眼须把握黄金治疗期,早期点眼药水控制眼压为关键,但75%患者常遗漏用药,为治疗上最大挑战。
台北荣总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医师郭哲源说明,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病变,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难以察觉,有7成患者是健检或眼部不适就医,才被意外诊断,但当自觉视物模糊、中心视觉改变,往往已是中晚期,视神经已受到严重不可逆损害。
过去青光眼常见于50岁以上族群,但近年出现年轻化趋势。郭哲源指出,30~40岁患者比例增加,推测与现代人用眼负担增加、近视盛行有关。许多患者属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一般眼压测量可能无法诊断,建议高风险族群,如有青光眼家族史、三高族群、高度近视者,应定期接受包含眼压、眼底与视神经检查的完整青光眼检查,及早发现并控制病情。
青光眼治疗核心目标,是稳定控制眼压、减缓视神经受损,然而健保资料库数据显示,台湾每4位青光眼患者中,仅有1位遵循医嘱规律点药。北荣眼科部青光眼科科主任柯玉洁说明,眼药水可以有效控制眼压,降低致盲危机,但有许多患者未能规律点药,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柯玉洁指出,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遗漏用药情况,主因是难在短时间内感知青光眼用药效果,却同时要经歷眼睛刺痛、眼红等药物副作用,影响患者点药意愿;观察下来,年轻族群常因忙碌忘记点药,年长者则因手眼协调不佳,无法准确点药。
柯玉洁提醒,青光眼治疗需把握黄金期,点药是最简单且有效的控制方式,若眼压无法稳定,可能须进一步接受手术,但已受损的视力仍难以恢復,因此确诊初期积极遵循医嘱点药最为关键。目前已有每天仅需使用一次的眼药水,也有结合2种机转成分的复方眼药水,希望透过简化用药次数与流程,改善患者点药遵从性。
北荣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医师张毓帆表示,青光眼对生活影响大,视力模糊常导致上下楼踩空,视野缺损会导致无法阅读、开车。除了药物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运动、适量摄取咖啡因、控制饮水量,避免长时间头低脚高或趴睡,也有助于稳定眼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