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再度升温,国内上周新冠门、急诊就医达1.9万人次,较前一周暴增88.2%,疾管署预估疫情6月中下旬达高峰,恐单周达5.5至6.5万人次就诊。这波疫情因变异株NB.1.8.1快速崛起,传播力高于其他变异株。《中时新闻网》整理这波疫情懒人包,带读者一次掌握流行原因、染疫症状及预防方法。
新冠再起 医曝原因:抗体下降、变异株传播力增强
林口长庚医院儿科急诊医师吴昌腾表示,新冠肺炎又流行主要是因为「人群抗体水平下降」与「变异株自身传播力增强」两因素导致。随着多数人感染或接种疫苗后经过一段时间,体内抗体逐渐下降,使易感染人群增多,病毒得以再次扩散。
另一方面,此次流行的变异株NB.1.8.1拥有更强的免疫逃脱能力,也让过往的感染或疫苗所建立的免疫防线失去部分保护力。
NB.1.8.1免疫逃脱更强 传播力高于其他变异株
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国内变异株6周前以XEC为主,但过去5周,归类在XDV变异株的NB.1.8.1快速崛起,由于NB.1.8.1具有较强免疫逃脱特性,传播力高于其他变异株,大陆、香港等东亚地区,目前都以此变异株最流行。
吴昌腾指出,NB.1.8.1目前在台湾占比达49.1%,其次为XEC(31%)及LP.8.1(10%)。这些变异株携带了刺突蛋白上的Q493E与A435S两项特徵性突变,使其在感染力与免疫逃脱能力皆有所提升。
感染NB.1.8.1的5大主要症状
感染新变异株NB.1.8.1的症状仍与早期新冠病毒相似,包括喉咙痛、咳嗽、发烧、肌肉酸痛、疲倦;医师临床观察,有些病患会出现肠胃症状,像是胃痛、噁心、想吐等。
感染新冠怎么办?轻重症处理与就医建议
对于大多数年轻且健康的患者,仍以对症治疗为主,例如服用退烧药、止咳药缓解症状;针对年长者或本身有慢性疾病的高风险族群,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等,降低重症机会。
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疫苗? 65岁以上、高风险族群留意
疾管署主任郭宏伟表示,从今年1月1日至5月18日止,新冠併发重症本土病例累计330例,其中47例死亡,重症和死亡个案以65岁以上长者占绝大多数,9成以上未接种新冠JN.1疫苗。
疫苗虽无法完全预防感染,但能降低重症与死亡风险,年龄满6个月以上均为公费新冠疫苗对象,应儘速施打疫苗增加保护力,65岁以上长者、有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风险族群,建议接种两剂(间隔6个月)。
新冠预防方法: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
除了接种疫苗之外,维持良好卫生习惯是防疫的根本,出入人多或密闭场合应配戴口罩、勤洗手;若出现疑似症状可先快筛,并就医检查,生病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尤其是婴幼儿与长者。
常见问答FAQ
Q1:为什么台湾最近新冠又升温?
A:因为多数人体内抗体逐渐下降,加上新变异株NB.1.8.1免疫逃脱能力更高、传播力更强,导致疫情再次扩散。
Q2:目前台湾流行的新冠病毒株是哪一种?
A:目前台湾以变异株NB.1.8.1为主,占比达49.1%,传播力比其他病毒株更强;其次为XEC与LP.8.1。
Q3:感染NB.1.8.1症状有哪些?
A:主要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发烧、肌肉酸痛、疲倦,有些人也会肠胃不适,如胃痛、噁心想吐。
Q4:确诊新冠该怎么处理?
A:年轻健康者以症状治疗为主,包括服用退烧药、止咳药等;年长者或高风险患者可能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
Q5:现在还需要打疫苗吗?
A:需要。尤其65岁以上长者及高风险族群,建议接种2剂,虽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能降低重症与死亡风险。
Q6: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感染新冠病毒?
A:在人多或密闭空间应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有症状时先快筛,避免与他人接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