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交通改善小组的搜寻结果,共36笔
新竹市地狭人稠,交通是施政难题与重点,代理市长邱臣远10日主持交通改善施政成果记者会,由交通处、工务处报告交通改善与道路建设进展,包含争取中央补助改善行人环境、瓶颈路口、道路安全、智慧交控等,同时优化大眾运输服务,推动停车管理智慧化等措施,逐步实现交通畅行愿景。
新竹市政府逐步检讨市区道路双向各2车道的路口取消机车二段式左转措施,继林森路、西大路、光復路二段、东光路口取消二段式左转规定之后,市府5日再宣布自8月1日起,包括中央路与自由路口等3处路口开放机车直接左转,并拆除二段式左转牌面。
新竹市政府逐步检讨市区道路双向各2车道的路口取消机车二段式左转措施,为疏缓待转空间不足并分散车流,市府5日宣布8月1日起中央路与民生路口、中央路与自由路口、西大路与经国路二段路口(仅西大路方向)等3处路口开放机车直接左转,并拆除二段式左转牌面,同时保留机车待转区,供机车驾驶人选择使用。
新竹市慈云路是进出竹科的重要路廊之一,慈云路与埔顶二路口车流量大,加上周边大楼林立,导致人车争道、险象环生。市府投入2634万元,优先改善龙山西路至光復路口,除增设1条车道外,也将规画人车分流设计,盼解决迴转道的人车衝突,6日动工,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工。
新竹市慈云路是进出竹科的重要路廊之一,但路口车流量大,加上周边社区大楼林立,导致人车争道、险象环生,市府研拟沿线6处路口分段改善,其中,龙山西路至光復路段的改善工程,6日正式开工,将增设1条平面车道,盼改善慈云陆桥下迴转道人车衝突问题,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
新竹市过去禁止骑楼停车,但市府屡接获市民及民意代表反映,因市区部分道路宽度不足,机慢车停车空间有限,希望能开放骑楼停机慢车,经市府交通改善小组决议,于去年11月起开放申请,即日起全市包括东大路2段、牛埔路旁大楼等28处画有停车格的骑楼均可停车。
新竹市过去禁止骑楼停车,但市府屡接获市民及民意代表反映,因市区部分道路宽度不足,机慢车停车空间有限,希望能开放骑楼停车,经市府交通改善小组决议,于去年11月起开放申请骑楼停车,即起全市包括东大路2段、牛埔路旁大楼等28处画有停车格的骑楼均可停车。
传统公车站牌过高,导致民眾不易辨识资讯,新竹市政府去年于东门市场启用首座智慧公车站牌,将站牌高度降至150公分,友善长辈及行动不便族群。市府考量班次密集、人潮等,陆续于78处站点建置独立式、附挂式2种智慧公车站牌,13日启用,后续将由东区、北区向香山区逐步扩建。
过去公车站牌普遍太高,导致民眾不易辨识资讯,新竹市政府去年于东门市场启用首座智慧公车站牌,将站牌高度降至150公分,友善长辈及行动不便族群。市府考量班次、人潮等,陆续于78处建置独立式、附挂式2种智慧站牌,13日正式启用,后续由东区、北区向香山区逐步扩建。
新竹市政府积极改善市区交通环境,由于南寮天府路1段与延平路3段路口属危险路口,交通安全亟待改善,代理市长邱臣远3日特别与相关单位前往了解现况,要求跨局处全力争取中央经费,推动天府路沿线路口安全改善工程。
新竹市政府积极落实「交通畅行」的施政理念,持续改善市区步行环境,近期将着手改善南大路人行环境,由于南大路近日刚发生严重车祸意外,市府也加快改善工作,预计5日开工、最快5月完工,预计将把现有南大路650巷至706巷的标线型人行道升级为实体人行道,打造更安全的步行空间。
等了16年,断头路终于通了!新竹市继今年2月2日提前将慈济路、关新路延伸段通车后,市府再克服既有房屋拆除、新旧路面高低差衔接、既有管线迁移等施工困境,地方居民等了16年的慈祥路延伸至埔顶路段也于17日开通,让居民出入不用再绕道。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与东光路口为市区往来竹科、清交大重要交通枢纽,上午尖峰时段车流量大,尤其机车待转需求高,即使扩大待转区仍溢流到对向车道,十分危险。市府经交通改善小组讨论达共识,1日宣布自11月4日中午12点起,开放机车于东光路直接左转进入光復路,盼解决长期以来壅塞的情况。
新竹市东区关新路民眾常反应市区机车违规骑上人行道问题,即使取缔也难有效吓阻,新竹市政府日前宣布分阶段整顿,逐步让机车全面退出人行道,但民进党新竹市议员郑美娟认为,市府研议2年后,最终是把车通通赶下人行道,是用最粗暴简单的方式来交差,应更细致的考量与规画。
新竹市光復路是市区往返竹科的重要道路,但清华大学对面、光復路二段人行道,因画设机车停车格,机车族常骑上人行道,人车衝突频传,民进党新竹市议员刘崇显建议比照清大这一侧,改为避车弯形式,让行人步行更安全。市府交通处表示,将争取经费调整规画。
新竹市光復路是市区往返竹科的重要道路,但清华大学对面、光復路二段人行道上,因划设机车停车格,机车常骑上人行道,人车衝突频传,民进党新竹市议员刘崇显建议市府仿照清大侧,改为避车弯形式,让行人步行更安全;对此,市府交通处表示,将争取经费调整规画。
新竹市慈云路南端直通新竹科学园区大门,北端衔接通往竹北市的经国桥,是东区重要的交通命脉,桥下也设迴转道让车辆通行,有民眾反映,慈云路桥下的停车场两侧新建金属栅栏,造成迴转时车辆视线被遮蔽,十分危险。对此市府表示,将研议调整金属护栏高度。
新竹市慈云路慈云路南端直通新竹科学园区大门,北端衔接通往竹北市的经国桥,是东区重要的交通命脉,桥下也设迴转道让车辆通行。然而有民眾反映,慈云路桥下的停车场两侧新建金属护栏,造成迴转时车辆视线被遮蔽,十分危险;对此,市府表示,将研议调整金属护栏高度。
34岁彭姓男子日前驾驶白色宾士车,在新竹市虎林国中前逆向撞上路边停等机车,再撞电线杆,造成1死6伤,71岁锺妇遭夹击当场死亡,5岁林姓女童内臟多处撕裂伤;事件引发地方热议,盼检讨道路安全,市府表示,将办理会勘研拟改善,警方除每周编排取缔酒驾、毒驾,也将不定时办理路检。
新竹县、市通往竹科园区的道路上下班交通尖峰时段大塞车,新竹市政府不断研议各种疏解交通方案,其中新竹高铁桥下联络道东科路于今年1月2日通车,经车流分析,往竹科重要道路的慈云路车流减少30%,介寿路更减少45%,已明显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