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克沙奇的搜寻结果,共122笔
国内上周新增1例感染克沙奇A16型肠病毒併发重症病例,为北部一名出生仅4天大的女婴,住院长达3周。今年累计18例重症,其中8例死亡,创下6年来最高。另考量流感疫情仍在流行,疾管署署长罗一钧宣布,延长扩大使用公费抗病毒药物至11月15日,并于11月1日开放50岁以上民眾打公费流感疫苗。
国内上周新增1例感染克沙奇A16型肠病毒併发重症病例,为北部一名出生仅4天大的女婴,住院长达三周。疾管署统计,今年累计18例重症病例,其中8例死亡,且都是感染「新生儿杀手」伊科病毒11型(16例)为多、其次为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创下6年来同期最高。
肠病毒重症新生儿再+1!疾管署今日公布,国内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病例,为南部一名出生4天男婴,出生时呼吸急促、活动力差,出生第4天出现发烧、肌抽跃、呕吐、食欲不佳、脑炎等症状,治疗后症状改善,目前已出院。今年累计17例肠病毒重症、8例死亡,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儿累计14例重症、7例死亡,均染伊科病毒11型。
又是新生儿肠病毒!疾管署公布,国内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死亡病例,一名出生仅七天的北部男婴,出生即黄疸、茶色尿,住进加护病房隔日即死亡,出生前妈妈有发烧症状;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计16例,含8例死亡,创下近6年同期最高,她预测十月上旬,国内健保及门诊人次每周会超过一万一千人次,将正式进入流行期,因此提醒家长、校园注意肠病毒防疫措施。
本周是开学周,肠病毒疫情恐怕升温。疾管署公布,国内新增2例新生儿肠病毒重症,分别为出生5天、10天的男婴,均感染新生儿肠病毒杀手之称的伊科病毒11型。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计15例重症病例,其中7例死亡,创近6年最高,点名桃园、台东,两县市已拉警报,双双快达流行阈值边缘,开学后是否疫情攀升,有赖校园防疫。
本周就是开学周,肠病毒疫情恐怕面临上升!疾管署今天公布,国内新增2例不到满月的新生儿肠病毒重症,分别为出生第五天、第十天的中部男婴,且均是感染新生儿肠病毒杀手之称的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发重症,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表示,开学后是否疫情攀升,需观察两周。
今年肠病毒集中发生在新生婴儿,迄今新生儿肠病毒感染併发重症确定病例已累计有6例,其中5例死亡,全数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惹祸。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这一波新生儿肠病毒流行,约6月中达到最高点,目前正在高原期,且可能延后到8月才会脱离流行。疾管署也修订「新生儿肠病毒医疗处置建议」,母亲若疑似感染肠病毒,可考虑「暂缓」哺喂母乳。
肠病毒连续三周上升,疾管署今天公布,国内上周就诊人次增至6772人,升幅超过一成,其中新增一例,七年来首现的急性肢体无力麻痹症状,一名四岁女童走路变慢,无法蹲下。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表示,因北部升温较南部慢,预期接下来重症个案会陆续在北部出现,并特别点名北北基宜桃竹苗等共七县市,要特别注意。
疾管署公布,国内肠病毒疫情连续三周上升,新增一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个案,为中部四岁女童,5月下旬陆续出现咳嗽、流鼻水、发烧、双腿酸痛、走路变慢、头痛、无法正常蹲下等症状,第四度就医时住院,为国内7年来首见发生伊科病毒11型併急性下肢无力案例。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预估,现在开始至7月底均为新生儿肠病毒流行期间,请家长和照顾新生儿的医疗机构要提高警戒。
肠病毒重症创下六年来最严重!疾管署公布上周肠病毒门急诊就诊计6009人次,呈现升高,并新增2例死亡,1例重症个案,死亡的两婴儿为新生儿均因染伊科病毒11型併败血症休克不幸过世,另一名重症为南部新生男婴,于出生后第3天出现发烧及呼吸窘迫情形,目前仍住新生儿加护病房治疗。
依据疾管署资料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计6例肠病毒感染併发重症并酿3死,当中有4例为出生未满1个月新生儿,而屏东县占2例、其中1例死亡,为此,屏东卫生局呼吁,伊科病毒11型为引发新生儿重症及死亡的主要肠病毒型别之一,且5岁以下婴幼儿为肠病毒重症高危险群,请家长随时留意幼儿健康状况,如出现重症前兆病徵,请尽速就医。
又是伊科11型!肠病毒逐渐升温,疾管署公布,国内上周新增2例肠病毒重症,均为南部出生未满一周的新生儿,分别为出生6天的女婴及出生3天的男婴,都在五月下旬发病,都检出为伊科病毒11型检验阳性,目前都还在新生儿加护病房治疗中。疾管署防疫主任李佳琳表示,今年已经六例肠病毒重症个案,其中三例死亡,伊科11型,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
肠病毒门急诊就诊人次,从清明连假后连续4周缓升,上周共3762人次就诊,较前一周增7.8%,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表示,今年肠病毒特别反常,过去都在四月底开始流行,六月到达高峰,今年却仍处低点,距离流行期11000人次尚有一段距离,可能和史上第三低温的春季有关,评估今年六月才会流行,九月到达高峰。
肠病毒进入流行期,全台至今已累计4例重症病例,彰化县虽无重症病例仍超前布署,今(16)日举办「校园肠病毒聚集事件演习暨防治宣导」,希望落实一旦出现病例即通报,有重症前兆立即转送县内4家肠病毒重症责任医院,全方位提升校园防疫准备,县长王惠美呼吁,预防肠病毒首重「勤洗手」,若生病就不要上学,避免传染扩大。
疾管署2日公布,国内新增今年肠病毒第3起死亡案例,为南部1岁多男童,发病6天即不治,确诊型别为克沙奇B5病毒。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表示,国内上一例因克沙奇B5丧命的新生儿死亡个案发生在2015年6月,这是国内时隔10年再现死亡病例,罗一钧忧心,今年肠病毒还未流行,已累计4例重症,含3例死亡,重症数为5年同期新高,今年夏天恐怕各型别一起大流行。
肠病毒尚未进入流行期,但疾管署今天(2日)再公布,国内新增今年第3起死亡案例,为南部1岁多男童,发病6天即不治,确诊为克沙奇B5型别,也是时隔10年再次有感染克沙奇B5型夺命。今年累计4例重症含3例死亡,重症数为5年同期新高,死亡分别为2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1例克沙奇B5型。
肠病毒尚未进入流行期,但疾管署25日公布,国内新增今年第二起死亡案例,为北部未满一个月新生男婴,发病一周即不治。今年累计3例重症含2例死亡,全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均为出生未满一个月新生儿。台大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吕俊毅警告,国内育龄妇女体内多无伊科病毒抗体,今年恐怕会大流行,该型别容易造成新生儿重症死亡,家长得提高警觉。
肠病毒尚未进入流行期,然而疾管署今天公布,国内新增一起未满一个月新生儿肠病毒死亡个案,已近期以来第2起死亡病例,今年至今累计3重症,其中2例死亡,皆是伊科病毒11型。台大医院小儿感染科医师吕俊毅表示,伊科病毒11型已经很少出现,近期却陆续出现死亡个案,台大实验室近期研究发现,与孕产妇体内已多无该病毒抗体有关,这是严重警讯,伊科病毒11型多侵袭婴幼儿,且容易重症器官衰竭死亡,家属一定要多注意避免亲密接触。
疾管署今天公布,国内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肠病毒感染併发重症病例死亡,为北部一名出生未满1个月新生儿,今年共累计3例肠病毒感染併发重症确定病例,其中2例死亡,均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
开学1个多月,肠病毒传播风险上升,依据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截至3月14日台南肠病毒门急诊就诊达7423人次,远高于去年同期3000人次,台南目前尚无肠病毒重症病例,但全国已通报确诊2例,分别为伊科病毒2型与伊科病毒11型,卫生局呼吁,5岁以下幼童为肠病毒重症高危险群,家长要提高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