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免疫反应的搜寻结果,共204笔
肺炎长年位居台湾十大死因第三位,每逢秋冬更随着流感及多种呼吸道病毒活跃,对高龄长者与慢性病患者威胁甚大。为守护社区健康、提醒民眾及早防护,亚东医院响应世界肺炎日,举办「世界肺炎日民眾卫教活动」,藉由浅显易懂的卫教讲座与互动问答,带领民眾深入了解肺炎预防与疫苗接种观念。亚东医院副院长彭渝森指出,肺炎并非无法对抗,只要「提早预防、正确识别、及时治疗」,就能大幅降低风险,守护家人健康。
据新北市动保处兽医师观察,动物之家收容的猫咪约有3成罹患猫口炎,严重影响进食能力,营养吸收也受到影响。猫口炎为猫常见疾病,使猫牙龈及口腔黏膜产生慢性发炎状况,是復发率高但治癒率低的疾病,唯有长期的药物控制,必要时同时进行外科手术,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许多人运动后会吃香蕉或高蛋白饮料,补充能量也帮助受损的肌肉生长。但根据最新的研究,希腊优格会是更好的选择,不仅蛋白质高,还具有抗发炎与修復肌肉等功效,以往的研究也证实,食用优格有助于预防大肠癌,好处多多。
中裕(4147)22日于全球感染疾病年度盛会「ID Week 2025」中,发表创新抗体药物复合体(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TMB-365-ADC,展现其在HIV治疗领域的前瞻成果与技术优势。
秋冬气温溜滑梯却也让心血管疾病风险逐渐攀升,中华民国心臟科医学会与台湾感染症医学会携手「感心连线」,发表《成人疫苗接种共识》。呼吁有三高、心血管病史、接受心臟病治疗的民眾,应及早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后引发心肌梗塞或中风等併发症的风险。
一名60岁男子近半年前发现左眼睑下垂,眼睛睁不开、眼睛外凸,转不动眼球,另一名50多岁男子,长期鼻塞后有双眼复视,当眼球转向外侧时更明显,一个东西看成两个,家人也感觉他的眼睛越来越凸出,二人经检查都是眼窝恶性肿瘤,医师提醒民眾切莫轻忽单眼睁不开、眼凸、眼红、眼球转不动等警讯,及早就医才能及早诊断治疗。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由美国科学家布朗柯、蓝斯德尔以及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坂口志文获奖,表彰3人在「周边免疫耐受」的突破性发现。3人发现免疫系统的「保镳」--调节性T细胞如何阻止免疫细胞攻击人体自身,奠定自体免疫疾病与癌症治疗的核心。
「光辉十月」的出国旅游与商务人潮攀升,适逢连假在即,预料将有新一波出入境人潮高峰。邻近亚洲国家的流感疫情正快速升温,公卫专家提醒,民眾出国前,最好「超前部署」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特别是19至49岁非公费疫苗族群,应先做好预防工作,才能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中幼童与长辈。
压力不只是心理的感受,它会真实地改变身体的生理机制。医师刘博仁指出,一位男性业务经常应酬、外食,且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后来被诊断出肝癌,切除部分肝臟,虽已暂停工作好好休养,但免疫系统仍因罹癌后的心理压力无法好好修復,让男子总是觉得疲累。
秋冬季好发呼吸道传染病,台北荣总遗传优生学科主任张家铭今(17)日表示,民眾常在疾病痊癒后觉得喉咙卡卡,甚至整个人提不起劲,可能是身体慢性发炎所致,宜从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管理4方面改善。
流感疫情持续升温,根据疾病管制署最新资料显示,2025年第40周(9/28-10/4)统计资料显示,类流感门急诊就诊人次突破15万人次,疫情明显处于高原爆发期。虽第41周(10/5-10/11)因连假部分门诊休诊,全国类流感门急诊就诊人次仍高达13万7千余人次,显示病毒传播快速,社区流感传播链尚未有效阻断,疫情恐将持续处于高点。
根据调查发现,孩童是家中流感最主要的「病毒散播者」,而长者则是重症及死亡的高风险族群!流感疫苗仍是目前预防流感重症死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过,随科技发展,已有传统的「鸡蛋型」以及「细胞型」、「鼻喷型」与「免疫加强型」等新式流感疫苗,医师提醒应依照不同年龄、身体条件状况,挑选合适疫苗才能有效降低风险。
今年「左流右新」公费疫苗开自10月1日打以来,接种人次比去年同期略增。营养师高敏敏今(15)日表示,民眾除了接种疫苗,也宜从饮食着手强化免疫力,而若不幸确诊流感,应多补充含蛋白质、维生素C的食物,并尽量避免吃花生、温补、辛辣物和炸物,以防症状加重。
屏东县「百威食品公司」遭查使用工业用双氧水加工猪肠产品,引发食安风暴。台北荣总遗传优生学科主任张家铭表示,双氧水是一种强力氧化剂,原本并非供人食用,一旦误食恐灼伤肠胃、破坏细胞,甚至引发气体栓塞。他也强调「白不等于乾净」,过度漂白的食物不仅无助健康,反而会让身体被「假洁白」慢慢灼伤。
长荣航空爆出一名34岁孙姓空服员在航程中身体不适,返台就医住院后离世,是否过劳引发网路热议,相关单位已启动调查。北市联医整合医学科医师姜冠宇分析,空服员离世令人遗憾,但是很难认定是职灾或过劳而亡,「因为除了心血管相关疾病被明确定义,其他疾病则是个案审查」,同时姜冠宇也提醒3点,强调台湾应该针对空服员或国际旅游者、观光工作者,做好类似国际转诊平台的「绿色通道」。
抗癌创新药物公司汉康-KY(7827)受惠授权签约金挹注,2025(今)年9月自结合併营收达新台币3.12亿元,创成立以来歷史新高,首次展现新药开发的初步成果。
新冠疫情爆发后,为强化我国防疫科技,国卫院与卫福部启动「国家感染性疾病资料库(NIDB)」建置。总统赖清德今日国庆演说指出,资料库将于明年完工,并持续与各国在生技领域加强合作;国卫院院长司徒惠康表示,未来将由疾管署负责第一线致病菌收集、国卫院负责分析,用于疫苗、新药、快筛研发等,我国也已经以国家身分,加入两大国际组织。
今年流感疫情提早报到,感染症医学会7日与朝野立委共同呼吁民眾尽速接种疫苗,并公开支持免疫加强型流感疫苗纳入公费,以提升65岁以上长者的保护效果。疾管署署长罗一钧宣布,明年将新增採购2款免疫加强型疫苗,约20万剂,优先提供高龄长照机构住民公费接种。
2025年诺贝尔医学奖由美国学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蓝斯德尔(Fred Ramsdell)与日本学者教授坂口志文共享殊荣,3人研究成果揭开人体「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的奥秘,如同免疫系统中的「看守者」,避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未来可望应用于自体免疫疾病、癌症、第一型糖尿病、器官移植等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