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加工红肉的搜寻结果,共27笔
现代人生活充满泡麵、香肠等超加工食品。减重医师陈威龙表示,研究发现,吃较多超加工食品的人,生物年龄比实际年龄平均老了0.34岁,有2至4个器官老化的人,死亡风险增加2.3倍,如果想长寿,饮食应以原形食物为主,若已出现体重难控制、记忆力下降等加速老化警讯,建议及早就医谘询。
慢性肾臟病初期没症状,一旦发现,常常已经错过最佳逆转时机。医师张家铭指出,台湾有许多人肾功能异常,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认为是盐吃太多、糖吃太多,但其实食材的选择也会默默影响肾臟,研究显示当红肉吃多,会增加慢性肾臟病风险,而鱼肉、豆类、全谷类、少许坚果则能让风险下降。
在台湾约每半个小时,就新增一名大肠癌患者。家医科医师李思贤表示,台湾人罹患大肠癌的机率,高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六,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分析原因主要与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包括摄取膳食纤维不足、爱吃高油高糖的食物、久坐不动、缺乏健康意识及肥胖。
许多人喜欢早餐时吃培根。不过,营养师高敏敏表示,培根虽然是猪肉制成的,但经过加工后,培根的脂肪组成堪比油脂,「已经不是肉了」,并分享曾经遇过一名培根控患者,每天必吃各式培根早餐,导致罹患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台湾每年新增1万7千多位大肠癌患者。大肠直肠外科医师谢依蒨表示,有些日常美食其实可能是肠道毒药,例如早餐火腿蛋配奶茶、焢肉便当配珍奶、牛肉火锅搭沙茶与烧烤牛肉配啤酒,都可能是在喂养癌细胞,要想及早揪出肠道病变,建议定期做大肠镜检查。
痔疮和大肠癌都可能造成血便,容易造成混淆。肝胆肠胃科钱政弘分享有位30多女外科医师,连怀两胎期间,都有血便的情形,她以为只是痔疮恶化,等到孩子7、8个月大时就医,发现已罹患大肠癌,「连外科医生都可能分不清楚」,提醒民眾不要轻忽血便、排便习惯改变等肠癌警讯,要就医专科医师厘清。
大肠癌是仅次于肺癌,国人最好发的癌症。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表示,大肠癌有年轻化的趋势,其中七年级生是危险族群,研判与饮食习惯不当有关,例如吃过多经过烧烤的加工红肉,这会产生异环胺、多环芳香烃等有毒物质,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烧烤)也是我个人认为最不好的肉品烹调方式。」
早餐吃得清淡就是健康?当心吃错组合变成升糖大地雷,医师范亚萱指出,很多人会吃大地瓜加五谷粉当早餐,看似健康,实则都是淀粉,一起食用会糖分大爆炸。此外饭糰、油条、咸豆浆、火腿三明治等早餐也暗藏高淀粉、高脂肪的双重危机,必须留意。
大肠癌年轻化,许多人在没有家族史,甚至没有坏习惯下的情况下罹癌,凶手很可能是小时候藏在肠道里的坏菌所产生的基因毒素。医师张家铭指出,基因毒素会潜入肠道细胞,破坏基因留下突变,这些突变会攻击抑癌基因,导致癌细胞自由发展,悄悄变成肿瘤。建议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红肉、每天活动、早点睡、学会释放压力,修补被细菌伤害过的基因。
你还在常吃火腿麵包、炸排骨便当吗?肾臟科医师王介立表示,研究发现每天吃超过1份未加工红肉(相当于1块肥皂大小),会增加16%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但若将每天1份红肉替换成坚果或豆类,可使罹患失智风险减少19%,认知衰退风险减少21%,并让大脑老化速度放慢约1.4年。建议每天吃红肉尽量不超过1份,加工肉最好别吃。
红肉的摄取量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与失智风险和认知老化有关。医师引述研究指出,过量摄取红肉会增加罹患失智及主观认知下降的风险。然而,若每天以1份坚果或豆类替代加工红肉,失智风险可降低达19%,此饮食调整值得于生活中多加利用。
年节期间不免多吃肉,但还是应有所节制。肾臟科医师王介立指出,根据研究,每天摄取50克加工肉类,罹患第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5%,而吃100克红肉,也会使罹病率增加10%;国健署则指,以往研究显示,不管是食用加工肉品或红肉,都会增加逾1成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人人都怕老来会失智。肾臟科医师王介立表示,研究发现,每天吃超过4分之1份、约23克的加工红肉,例如培根、热狗、香肠,与增加13%的失智及14%的认知衰退风险有关,若改以坚果或豆类取代1份红肉,可使失智风险下降19%,认知衰退风险降低21%,并使大脑老化速度变慢约1.4年。
有些人无肉不欢。不过,肾臟科医师王介立表示,近年来他都少吃红肉了,因为能看到的都是负面内容,例如摄取较多红肉,可能增加第2型糖尿病、慢性肾臟病风险,而每周吃2份加工红肉者,较少吃者增加14%失智风险,上个月美国专家更明确对美国2025年新版膳食指南提出尽量减少红肉与加工肉品摄取,改以豆类与其他植物性蛋白质为主的建议。
一名35岁男子罹患大肠癌第3期,手术后又併发肝臟转移。进一步探究罹病原因,可能与他爱吃红肉及加工肉品密切相关。医师表示,国际癌症研究署已将加工肉品,像是培根、香肠等,列为1级致癌物;而未加工红肉则被列为2A级致癌物(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因此,建议加工肉品能不碰就不碰,以及每周红肉摄入总量勿超过500克。
想要预防失智该怎么吃?对此,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谢佩甄推荐麦得饮食(MIND Diet),有助于维持记忆力,以及减少脑部受到一些自由基氧化影响。其中包含了8款食物,像是绿叶蔬菜,每天至少食用1份;每天吃1小把坚果,如杏仁、核桃;每周至少食用2次浆果类水果等。
慢性发炎被称为万病之源,减重专科医师魏士航指出,若长期处于发炎状态,可能会衍生相关疾病,甚至是癌症的产生。然而,他提到,慢性发炎没有明显病徵,其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就是疲劳,却往往被人所忽略。因此,若疲劳感不是来自于大量的身体活动,反而更像是一种莫名没有动力的感觉,就要特别注意。
饮食对健康至为重要。肾臟科医师王介立表示,研究发现,吃越多加工红肉,失智症的风险越大,相较于每月摄取不到3份,每周摄取约2份加工红肉者,认知障碍的风险会提高14%,但若能将其中1份加工红肉,替换为坚果、豆类或豆腐,可以将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20%。
无肉不欢吗?小心糖尿病上身。胸腔暨重症医学科医师黄轩表示,国外研究发现,每天吃进红肉越多,会增加26%罹患第2型糖尿病风险,另一项研究则显示,每天仅吃50克加工肉类,罹患第2型糖尿病风险即增加15%,建议不要吃太多的肉,尤其是加工肉品。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其中9成以上属于好发于成人的第2型,全球患者超过4亿人,连年持续增加。英国剑桥大学20日发表的大型研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的证据显示,膳食摄取红肉、加工红肉与第2型糖尿病罹病风险增加有关,每天只要吃50克加工肉类、相当于2片火腿,10年内罹病风险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