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北慈济医院的搜寻结果,共191笔
胃食道逆流好发于秋冬季,若胸口灼热、喉咙卡顿,都可能是此病表现之一。台北慈济医院妇产部兼任主治医师邱筱宸指出,大份量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及菸酒习惯,往往会让病情恶化。除了饮食控制,生活习惯也有助于缓解不适,但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仍应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卫福部民国112年医学中心评鑑结果跌破眾人眼镜,台北区医学中心打破家数上限,由8家增加为10家,遭批评违反分级医疗原则,事后也遭监察院纠正。卫福部长石崇良4日接受《中国时报》专访坦言「台北区医学中心太多了」,不符合区域平衡概念,「该下来就下来」,116年台北区评鑑将回归8家名额,换言之,将有2家医学中心被降级,势必掀起一场名额争夺战。
新北市劳工局今(4)日举办「中高龄者及高龄者友善职场认证表扬活动」,共50家企业获表扬。今年首次採用「金银铜」制度,评价企业在人事制度、员工健康、经验传承、续航职场各面向的友善措施,6家企业获得最高荣誉金质认证。
75岁李先生多年来饱受排尿困扰,摄护腺特异抗原(PSA)持续偏高,两度接受传统随机切片,皆未发现癌细胞。然而,PSA指数逐步上升,医师建议进一步检查,发现病灶位于传统切片难取样的摄护腺前区,确诊为第三期摄护腺癌。
75岁旅居国外的李先生多年来饱受排尿困扰,长期追踪期间摄护腺特异抗原(PSA)持续偏高。虽于国内外两度接受传统随机切片皆未发现癌细胞,仍依医嘱持续追踪抽血监测。然而,随着PSA指数逐步上升,台北慈济医院泌尿科医师钟伯恩建议进一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不少年轻男性为了挑战意志力,自发性在11月响应「NNN挑战(No Nut November)」,因此11月又被称为「禁尻11月」。但泌尿科医师陈忠佐今(1)日表示,男性的生殖系统就像车子一样需要定期保养。以身体健康的30岁男性为例,每周维持约2至3次「清枪」频率较为适当,过度禁欲反而可能影响精子活动力。
秋冬季天气转凉,冬粉是麻油鸡或姜母鸭的常见配料,且因热量比白饭低,能减轻许多人食用时的心理负担。营养师老辜表示,冬粉易让人有「低热量」的印象,但若用炒、凉拌、麻辣等方式烹调,往往会吃进过量的钠,增加高血压风险。
83岁黄女士因身体不适就医,意外发现肝功能异常、患有B型肝炎,进一步检查发现一颗约1.5公分的肝臟肿瘤,确诊第零期肝癌。所幸发现及时,执行电烧治疗后,术后3天就顺利出院,目前仅需定期追踪避免復发。
台湾60岁以上国人,约有半数受退化性关节炎所苦,女性罹病机率高于男性。医师观察,近年退化性关节炎有年轻化趋势,有民眾才50出头,就出现膝关节骨刺、关节磨损。初期的退化性关节炎,多以关节出现「喀拉喀拉」声、站立或行走后酸软为主,等到膝关节软骨完全磨损,就只能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提醒民眾发现异常时,儘早就医。
「栓来速取,即时通,全台一起救中风!」为响应世界中风日,台湾脑中风病友协会与台湾脑中风学会今(12)日于新北市新庄体育园区林荫大道举办「2025世界中风日园游会」,号召全民提升中风防治意识。卫福部长石崇良与健保署署长陈亮妤均亲临现场,呼吁民眾掌握中风治疗黄金时间,把握「快快快」3原则:快认识症状、快拨打119、快送医院,让更多生命得以挽回。
85岁李爷爷一向身体健朗、思绪清楚,不料3个多月前出现记忆明显退化、走路缓慢,甚至需要坐轮椅,前往骨科检查,也至神经内科接受巴金森氏症用药,但因治疗效果不彰,辗转至老人医学科门诊,经核磁共振及血管摄影检查发现是大脑动静脉畸形引起的退化。
38岁林小姐平时除了工作,最大的兴趣是追星,虽有高血脂、心臟病家族史,但平时身体无恙。去年冬天前往演唱会途中,在捷运站突然丧失意识,站内人员立即协助施行CPR,随后EMT接手急救与电击,送急诊后确认为急性心肌梗塞。
花莲光復乡水灾后,吸引不少志工前往清淤救灾。到花莲帮忙的加护病房(ICU)护理师林婷分享,台北慈济医院的医护团队化身「铲子超人」,亲赴第一线帮忙清淤,连知名心臟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徐展阳也脱下白袍,贴文曝光后引发热议,许多网友纷纷直呼感动,更有不少人担心医师身体健康。
新北市消防局全力支援花莲县光復乡马太鞍溪水灾,今(25)日上午10时再度派遣25名消防与义消人员前往灾区,接续第一梯次救援任务,持续投入搜救与安置行动,已成功执行126件人命搜救、协助安置收容173民眾。
灾难面前,最见人性光辉。花莲光復乡马太鞍溪暴涨酿成严重水患,新北市特搜队员第三日挺进灾区,在滚滚泥流中以肉身筑起人墙,接力背出受困长者,更有一名3岁男童被救出时,队员立即用毛毯裹住他颤抖的身躯,轻声安抚:「我们等妈妈!」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红了眼眶。面对断垣残壁,新北特搜与时间赛跑,截至25日已累计救出126人,但仍有15人不幸罹难、多名民眾失联。
40岁的魏先生一向体格健壮,从事搬运工作,体能不输年轻人。然而,近两年他逐渐感觉力不从心,肺活量明显下降,时常出现间歇性晕眩,甚至有数次在搬重物时,突然吸不到气,胸口像被重物压住般喘不过气来,近期更出现背部剧烈疼痛,这才引起他的警觉,诊所检查发现肺部有大片白影,随即转诊至医院。
45岁苏先生长达3天无排便、排气,因此腹胀无法进食,到急诊就医,竟发现降结肠处有一颗5公分的大肿瘤,导致肠道完全阻塞,医师怀疑是大肠癌,但因肠阻塞无法施行大肠镜检查,与病人讨论后,安排手术切除肿瘤、周围肠段及淋巴节,术后确定为已有淋巴转移的大肠癌第三期,进一步安排后续化学治疗。
84岁的李爷爷半个月前突然右眼肿胀,起初不以为意,2周后出现疼痛、影响视野才就诊,后来又到医院挂急诊,诊断为急性鼻窦炎併发右眼上皮脓疡。医师提醒,近期病毒性感冒流行,若病程拖延就可能导致鼻窦炎,若出现鼻塞、分泌物增加、脸部疼痛、嗅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且持续1周未有好转,建议尽早至耳鼻喉科求诊。
5岁小宏在幼儿园定期接受涂氟和口腔检查,日前出现牙痛,脸颊肿胀相当不舒服,被父母带去就医。原来,他罹患严重龋齿,甚至出现蜂窝性组织炎,最后不得不拔除4颗已无法补救的乳牙。专家提醒,学校涂氟虽有帮助,但无法取代完整的牙科检查与X光诊断,孩子长牙后,就应定期至牙科门诊,勿等蛀牙恶化才就医。
43岁吴先生从事餐饮业,平时需要搬重物,重复炒菜、切菜、洗刷锅具等手腕动作,近日骑车时常感到双手麻痛,右手较严重,半夜甚至会麻到醒过来。就医确诊为「腕隧道症候群」,接受正中神经解离术,减缓正中神经压迫,搭配穿戴手腕副木支架让手腕休息,2周后症状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