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吞咽困难的搜寻结果,共204笔
超高龄化来临,全台65岁长者已超过460万人,愈来愈多家庭面临长辈吃不下、吃得慢、容易呛到,甚至需要仰赖鼻胃管供应营养,成为高龄照护隐忧。随着口腔功能退化,可能造成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甚至反覆吸入性肺炎、发烧。营养师提醒,若发现长辈进食量少于平时7成,或体重、小腿围持续下降,就要提高警觉。
家中长辈喝水常呛到、吃一顿饭咳嗽连连、抱怨饭粒卡喉咙,这些都是「吞咽障碍」的表现。研究统计,台湾社区65岁以上长者,有12.8%吞咽异常,住在长照机构的长辈甚至高达50%。语言治疗师指出,除了透过「增稠剂」改变食物质地、帮助吞咽,也建议至復健科寻求完整吞咽训练。
卫福部常务次长庄人祥上月证实罹患胃癌,目前已完成治疗,消息曝光引发各界关注。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提醒民眾,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常被误认为胃炎或消化不良,若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闷痛、体重减轻、黑便或吞咽困难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查;此外应减少摄取腌渍、咸食、烟熏及加工食品,并养成使用公筷母匙的习惯,以降低幽门杆菌感染机率。
一名24岁女性患者来到诊间,主诉平时有咳嗽、烧声等困扰,原以为是呼吸道问题,经检查后却发现是胃食道逆流。患者长期三餐不定时、常熬夜、喜欢喝手摇饮与咖啡,久而久之出现喉咙异物感、晨起乾咳,症状甚至影响工作。医师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现代人常见的文明病,许多人因症状不明显而忽略,直到检查时才发现食道已出现病变。
光辉10月台湾生技产业新药开发、国际药证布局纷纷驶入快车道,从血液肿瘤、罕见疾病到AI生成新药,药华药(6446)、泰合(6467)、仁新(6696)、安基生技(7754)等多家业者陆续推进全球临床与取证进程,显示台湾创新药研发正加速迈向国际市场。
卫生福利部常务次长庄人祥,日前于脸书证实于去年初罹患胃癌,目前身体恢復状况良好,相关贴文引发外界关心。根据113年国人十大癌症死亡统计资料指出,每年超过2,000多人死于胃癌。医师就提醒民眾应「定期检查」、「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以及「落实健康生活型态」以及才能有效降低胃癌威胁。
泰合(6467)宣布,已于中欧时间10月30日正式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TAH3311的欧洲上市许可申请。此项申请标志着泰合生技在推动产品进军欧洲市场及深化全球布局上的重要里程碑。
泰合(6467)宣布,已于中欧时间10月30日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旗下新药TAH3311的欧洲上市许可申请,此为全球首款Apixaban口溶膜剂型,象徵公司产品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并在全球抗凝血用药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一名年逾60岁男子因打嗝不止,之后出现剧烈眩晕并导致步态不稳,经检查确诊为脑干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之一。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神经内科兼任主治医师邱诩怀提醒,若打嗝合併眩晕、步态不稳、声音沙哑或吞咽困难,千万不要只以为是胃食道逆流,可能是脑干缺血的早期警讯。
安基生技(7754)13日表示,旗下治疗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又称甘迺迪氏症)的创新疗法AJ201,于世界肌肉学会(World Muscle Society, WMS)会中发表转译医学与临床试验最新成果,并以临床二期试验(Phase 2a)结果入选为今年仅有的七项「最新临床突破研究」(Late-Breaking Oral Abstract)之一,获邀进行口头报告,成为全场焦点。
裕隆集团前董事长严凯泰、艺人安迪都在50多岁壮年时,因食道癌离世。肿瘤科医师廖继鼎分享有一位50岁男子刚来看诊,就被诊断是第4期食道癌,询问之前有无症状,男子一脸无辜回答「没有呀」,随后改口称最近都吃不下,只喝流质食物,让他差点当场吐血,「身体已经用尽全力求救,自己却当作没事」。
泰合(6467)宣布已成功向美FDA提交全球首创的TAH3311抗血栓口溶膜新药查验登记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 NDA),此项申请为泰合生技在开发505(b)(2)新剂型新药并推动至商品化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泰合生技将依计画时程继续推进欧洲及其他地区的药证申请。
泰合生技(6467)1日宣布,已于美国时间9月30日成功向美国FDA提交全球首创的TAH3311抗血栓口溶膜新药查验登记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 NDA),瞄准261亿美元市场。这是公司首个505(b)(2)新剂型新药迈入商化的重要里程碑,预计一年后取证,未来泰合将依计画时程继续推进欧洲及其他地区的药证申请。
讲话费力、声音沙哑、亲友听不清楚,甚至吃饭时容易呛咳,这些可能都是单侧声带麻痹造成。为避免造成吞咽与呼吸困难,新一代可调式甲状软骨成形术,已让不少患者成功找回「新声」。
全球有22.7%的老年人患有老年性厌食症。这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进食障碍,特徵是食欲下降与食物摄取减少,可能导致肌少症、衰弱、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而透过观赏「吃播」影片,有助于增加进食意愿。
我国甲状腺癌发生率逐年上升,卫福部统计,2022年甲状腺癌新发生人数为5601人,相较前一年增加近千人,增幅排名第2名,尤其好发于中年女性。医师指出,甲状腺癌相较其他癌症「温和」,及早发现和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復发或转移,疾病控制难度剧增。
槟榔在台湾长年被视为提神解劳的「口中菸火」,对许多劳力工作者而言,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医界与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早已明确指出,槟榔是导致口腔癌与头颈癌的重要致癌因子,其危害远比民眾想像中更广泛而深远,唯有拒绝槟榔才是远离癌症的关键。
不少长辈会因牙口不好,咀嚼困难而放弃一些蔬菜、肉类,导致部分营养不足,增加健康风险。国健署指出,其实只要透过挑选、调整质地,就可以让长辈吃得更健康、均衡,不易煮烂、纤维粗的蔬菜可以切块后冷冻,破坏组织后再下锅烹煮;猪、牛等肉类可以用新鲜凤梨汁软化,更易咀嚼。
中风是国人主要的失能原因之一,即使在急性期获得及时治疗,仍有许多患者面临手脚无力、语言困难、吞咽障碍或情绪低落等长期后遗症。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起引进「重复式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简称rTMS),作为中风后復健的辅助治疗,并与物理、职能、语言治疗等专业团队合作。截至目前已累积219位患者的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