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国际病人的搜寻结果,共09笔
2025美国台湾形象展(Taiwan Expo USA 2025)于8月14日至16日,在美国达拉斯 Kay Bailey Hutchison Convention Center盛大举行,由我国外贸协会主办,智慧医疗专区特别邀请林口长庚医院参展,全面展现其在智慧医疗与数位健康领域的深厚实力。
台湾医疗水准在世界名列前矛,但推动国际医疗时,却发现许多外国人不清楚台湾医疗的实力。台湾医疗健康产业卓越联盟基金会(MET)呼吁政府,挹注更多经费行销国家品牌,让大家知道台湾不只有TSMC,医疗品质也和TSMC一样好。在两岸健康有序、不影响国安,同时政府批准前提下,期待有一天开放大陆居民来台看病、做健康检查、医美。
美国总统川普近期透露,关税政策下阶段拟对药品开刀。专家指出,台湾生技业者较少在海外设有据点,目前看来,美国主要针对的国家是中国,提醒业者应有「世界工厂」概念,台湾客户由台湾供应,海外则由海外供应,可考虑到马来西亚、印尼等关税衝击相对低的国家前进。
对等关税重燃贸易保护主义,引爆全球市场剧烈震盪,外界开始思考除科技产业,台湾是否还有其他产业能撑起经济成长的新支柱?专家指出,台湾健保制度与医疗品质早已在国际间享有盛名,是名副其实的「医疗优等生」。过去台湾医疗输出多停留在「个别技术移转」,缺乏制度性、系统化的长期经营,可透过「以医带商」策略,带动医材、药品甚至高端设备厂商共同出海,开拓东南亚百亿市场商机。
质子治疗能精准锁定肿瘤,渐成重要癌症治疗利器,国人收费平均75到150万元,外国病患在台治疗收费约1.3倍到2倍。放眼各国质子治疗费用,美国约要10至15万元美金(折合新台币329至493万元),邻近的日本、香港、新加坡,折合新台币约150到250万元。台大癌医中心分院院长杨志新表示,台湾医疗品质不输新加坡,但卫福部都以比星国便宜作国际医疗招揽,「这是不好的方向」。
真的是过命的交情!1名马来西亚民眾去年(2024)耶诞夜来台旅游时,突然心臟病发猝倒,经民眾CPR并叫救护车送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救治,他在两天内即接受置入心臟去颤器,并于14天后返国,这场紧急救命遭遇意外牵起台湾与马来西亚砂拉越际医疗契机。
罹患先天性鱼鳞疾病的马来西亚女子「张四妹」11月底过世,生前曾多次在长庚医院接受治疗,最后一次为她动手术的,就是现任关节重建医学会理事长、长庚医院关节重建科教授谢邦鑫,两人在2014年张四妹的康復记者会中相拥,良好的医病关系成为国际医疗中的佳话。事实上,谢邦鑫不只有温暖形象,丰富的手术经验也吸引了许多人慕名而来,今年更将创下超过1700台关节手术的纪录,成为全台之最。
健保总额制度下,医院收入受限制,不少医院都得靠非医务收入撑起营运成本,而定价自由的国际医疗有望成为解方。专家指出,台湾不论在医疗技术及服务上都具优势,若能加强发展国际医疗,让医务收入能有2成来自国际病人,健保不涨也没有关系。
台湾医疗环境健全,每年吸引许多国际病人来台健检、接受医美服务等,但受新冠疫情衝击,台湾国际医疗产值从最高2019年创下189亿元后一路下滑,2022年仅剩60亿元,产值骤减7成,与大陆来台人数大幅下滑有关。医界直言,台湾发展国际医疗以来,产值几乎来自单一国家,「两岸交流不恢復,形同没有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