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学选才的搜寻结果,共06笔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犹尚存。」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局势动盪、人物辈出的一个时代。在这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各族群奋力追寻生命的意义,而知识分子更在歷史洪流中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推动民国初期的思潮,也在时代转折中承担抉择的重责。
大学学测选考6科的考生比例高达42.89%,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全教总昨日指出,许多大学在「招生自主」的名义下,扩大採计考科范围,使学生不得不选考更多科目,提升志愿选填弹性,与108课纲推动时强调「适性扬才」背道而驰,呼吁教育部检视各大学招生科目参採规范。大学招联会回应表示,将持续观察大学选才需求及学生选考需求后再行评估。
教育部次长叶丙成日前表示,申请入学时,教授不会因为学生参加过大学科系营队就加分。但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申请入学时,教授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经验,如果在备审资料中呈现活动后的成长及反思,则会产生作用。叶丙成说法跟教育部调查结果显然有所衝突。
教育部推动的「高中学习歷程檔案」连结大学选才,但审计部的报告指出,经济弱势学生未提交比例高于一般学生、平均提交件数则均低于一般学生,这政策对经济弱势学生不利。教育团体则主张,学檔应逐步与升学脱鉤,以避免弱势或偏乡学生在升学上遭遇更多困难。
新竹县高中学子1月考完学测,在开学后陆续将学习歷程檔案上传,新竹县教育局高中课程素养中心为提升学生及家长获得更完整的升学谘询管道,携手与县府签署合作意向书的各大学规画「112学年度升学谘询辅导活动」,3月举办校系博览会、学习歷程檔案暨申请入学说明会等将陆续登场。
为深化学习理念及分享学习歷程设计成果,教育部国教署委托国立臺湾师范大学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课程推动工作圈办理「深化学习与学习歷程设计交流论坛」,搭建高中育才和大学选才的对话平臺。论坛呼应108课纲的本质,透过教师的教学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助学生探索目标与学习生涯规划,并培养面对未来挑战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更多资讯可至「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学科资源平臺」(https://reurl.cc/M47yWn)观看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