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肠癌风险的搜寻结果,共82笔
国内每年新增1万多名大肠癌患者。胃肠肝胆科医师钱政弘指出,他收治不少七、八年级生罹患早发性大肠癌的患者,研判与青春期爱吃高脂西式餐点、常喝甜饮有关。另有研究发现,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的女性,50岁前确诊大肠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倍。
便秘可能影响大脑认知功能,且国际研究指出,民眾便秘后若长期不当使用泻药,失智症风险比一般人高6成4。中医师朱益智建议,民眾可适量摄取全谷类、进行瑜珈或核心运动,并避免高油脂食物,都有助于缓解肠胃不适。
中秋节不少人会团聚烤肉、赏月,不过胃肠肝胆科医师钱政弘提醒,大肠癌是发生率排名第2的癌症,平均每31分钟就有1个人确诊,日常生活中吃太多加工肉品会导致大肠癌、胃癌、胰臟癌等风险升高,烹调方式中又以烧烤最糟糕,比油炸还要来得毒,平时可以多吃姜黄、青花菜、优格及鱼肉,可有效减低大肠癌风险。
中秋连假少不了烤肉,但焦黑的那一角剥掉就没事吗?营养师高敏敏指出,肉若烤得太焦黑,致癌物PAH会飙升到最高400倍,身体健康者还能剥掉后食用,但体质较弱、有家族癌症史的就要整片丢弃不吃。烤肉时搭配一些蔬果可以帮助防毒,营养师李婉萍建议可以洒柠檬汁,但切记边烤边洒,此外,她也提供鲜香菇、玉米笋、筊白笋、青椒、杏鲍菇等5蔬菜的最佳烤法,好吃又入味。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国民健康署特别提醒,烧烤、红肉与加工肉品均会增加大肠癌风险,呼吁民眾在烤肉时谨记「两少一多」原则,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兼顾健康。
中秋烤肉已成为国人最爱的佳节活动,但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潜藏健康隐忧。营养师提醒,烧烤以红肉、加工品、甲壳类海鲜为主,不仅容易造成肠胃不适,更可能提高大肠癌风险,建议民眾在大快朵颐后补充高营养密度的水果,协助消化并维持肠道健康。
45岁苏先生长达3天无排便、排气,因此腹胀无法进食,到急诊就医,竟发现降结肠处有一颗5公分的大肿瘤,导致肠道完全阻塞,医师怀疑是大肠癌,但因肠阻塞无法施行大肠镜检查,与病人讨论后,安排手术切除肿瘤、周围肠段及淋巴节,术后确定为已有淋巴转移的大肠癌第三期,进一步安排后续化学治疗。
大肠癌近些年有年轻化趋势。肠胃科医师吴文杰表示,早期大肠癌多半无明显疼痛感,但如果出现便秘或腹泻交替、大便变细、体重无故下降、容易疲倦情况,要视为警讯,及早就医,此外,红肉、加工肉、高温油炸、含糖饮料、重盐食物与酒精,则是6大地雷食物,务必要少吃。
台湾每年约新增1万7千多位大肠癌患者。一项涵盖近64万名参与者的研究发现,每天摄取最多十字花科蔬菜的人,与摄取量最少的族群相较,罹患大肠癌风险可以降低17%,研究更指出,每天只需摄取约20公克的十字花科蔬菜,罹癌风险便能「显着下降」。
久坐让人腰酸背痛,还可能增加罹患大肠癌风险。大肠直肠外科医师表示,久坐会提高胰岛素阻抗,致使身体慢性发炎与肠道菌相失平衡,研究发现,每天坐超过10小时的人,罹患大肠癌风险增加达1.64倍,提醒每坐1小时,至少活动2分钟,哪怕只是去倒水、上个洗手间,都可中断久坐身体的伤害。
洗肾病友逾8成贫血,医师示警,贫血也可能是肿瘤警讯!一名50岁肾友,长期洗肾合併贫血,近日感到异常疲惫、贫血未改善,转介至消化内科,发现他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口径变细,进一步安排大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肿瘤,原来贫血主因是大肠癌,紧急手术。
台湾洗肾人口超过9万人,慢性肾臟病会引起贫血,一般可藉由施打红血球生成素改善。但近来有一名50岁洗肾患者,常常感到疲惫,且贫血症状持续未改善,经转介到消化内科进一步检查,才发现贫血主因是大肠癌。
台湾每年新增1万7千多位大肠癌患者。肝胆肠胃科医师吴宗勤表示,有位60岁的妇人,姊姊被诊断罹患3期大肠癌,因此来健检,一检查胃有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有11颗瘜肉,还包括高度变性腺瘤,差一步就很麻烦,他提醒,民眾只把握政府提供成人健检与5癌筛检,就是一笔CP值很高的健康投资。
就算血糖正常,也别掉以轻心,胰岛素阻抗本身就会致癌。医师李思贤指出,即使体重与血糖在正常范围的泡芙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过高仍与癌症风险升高有关,患有胰岛素阻抗或相关代谢问题的人,罹患乳癌、大肠直肠癌、胰臟癌、肝癌和摄护腺癌的风险会增高,日常应培养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才能有效预防胰岛素阻抗和相关癌症。
基隆市已推行26年的「阖家欢健检」为全国第1个社区整合式筛检,并包括粪便潜血检查筛检大肠癌项目。台湾大学医学院及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以基隆、台南社区筛检资料做研究,证实若粪便潜血检查起始年龄下修至40岁,可显着降低40至49岁族群的大肠癌死亡率3成,研究报告6月已刊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 Oncology》。
根据卫福部统计,2024年台湾因癌症、心臟病、肺炎、脑中风、糖尿病等疾病,就夺走了成千上万条宝贵性命。营养师透露,最新研究指出,一些看似难以预防的重大疾病,背后有惊人的共同点,就是错误的日常饮食习惯,其中台湾成年人平均每日盐摄取高达9~10克,是建议值的2倍以上;食用加工肉品则与大肠癌息息相关。
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营养师薛晓晶表示,研究发现,不论是癌症、心臟病、肺炎、脑中风、糖尿病等国人十大死因,背后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错误的饮食习惯,如果能将每日盐摄取降至5公克以下,或少吃加工肉品,就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或大肠癌发生的风险。
台湾每年新增1万7千多人罹患大肠癌。肠胃科医师陈保中表示,大肠癌不是老人才会得,他在门诊中看到很多30多岁案例,只是觉得肚子胀、排便有点不顺、偶尔血便,一检查就是大肠癌,提醒要防大肠癌,除定期做检查,有研究发现多摄取含有膳食纤维或槲皮素的蔬果,对抑制癌细胞具有潜力。
大肠癌连续21年高居癌症死因前三名,还有年轻化趋势。一名39岁女性吃一点东西就感到腹胀,肚子在半年内肿大如孕妇,就医惊觉罹患大肠癌晚期,医师钱政弘提醒,一旦发现排便习惯改变、腹胀问题时,就要就医检查,避免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平时饮食习惯也要注意,脂肪、红肉与加工食品都要避免过量摄取。
卫福部日前公布国人十大癌症死因,大肠癌依旧位居前列,排名第3。医师钱政弘指出,多补充钙质能预防大肠癌,日常除了饮用牛奶外,也可以适量食用芝麻,不喝牛奶的人,可以往豆浆里添加。医师张家铭过去曾指出,研究显示每天摄取300毫克钙质,能降低17%大肠癌罹患风险,对本身自带「乳糖持续表达基因」者,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