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工研院院士的搜寻结果,共35笔
中原大学半导体产业学院于10月13日举办「中原70半导体产业国际论坛:回顾与前瞻」活动,吸引近200位产学研代表及师生与会,会中同步发起成立「台湾半导体国际发展协会」(TSIDA),期以策略性资讯共享与技术交流平台,整合台湾产业与学界量能,链结全球顶尖学研单位,因应AI智慧运算及量子计算时代的国际政经挑战。
AI无人载具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工研院举办第14届院士会议,聚焦臺湾如何深耕AI无人载具产业。出席院士包括施振荣主席、林耕华、林本坚、史钦泰、王康隆、张有德、杨育民、杨振通、刘德音、林宪铭、萧慈飞、海英俊、李谋伟、刘克振、吴明贤、陈适安、童子贤、米玉杰、余俊彦、蔡长海、罗唯仁、倪衍玄。工研院董事长吴政忠、院长刘文雄亦出席与会。
工研院举办第14届院士会议,会中针对臺湾深耕AI无人载具产业的相关议题进行讨论,院士们认为,AI无人载具是臺湾应发挥既有优势不可错过的产业浪潮,应持三大策略全速前进。第一是聚焦领域及技术,因臺湾市场规模有限,应聚焦具发展基础的无人载具公司,锁定制造、照护等领域跨国合作、跨域横向整合产业。第二是布局生态系方向,应建立国家级计划,制订AI、通讯等国家级标准,甚至透过投资或收购国外公司带动创新生态系统。第三是发展基础建设,全力发展AI无人载具的人才、教育与基础建设,如加强全龄教育与训练、提升能源韧性等。盼藉此三大策略积极行动,壮大臺湾AI无人载具生态系及国际市场定位,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AI无人载具市场需求不断推升,工研院日前举办第14届院士会议,会中针对臺湾深耕AI无人载具产业的相关议题进行讨论,院士们认为,AI无人载具是臺湾应发挥既有优势、不可错过的产业浪潮,应持三大策略全速前进,以壮大产业生态系及国际定位。
AI无人载具的市场需求不断推升,工研院日前举办第14届院士会议,会中针对臺湾深耕AI无人载具产业的相关议题进行讨论,院士们认为,AI无人载具是臺湾应发挥既有优势不可错过的产业浪潮,应持三大策略全速前进。
副总统萧美琴今(15)日下午前往新竹出席「工研院52周年院庆暨院士授证典礼—创新周开幕」,肯定工研院在推动台湾工业化及经济产业发展的贡献与付出。她表示,面对国际情势快速变化及诸多挑战,期许工研院持续在融合产、官、学、研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艰难处境中寻找好的解决方案,带领台湾继续向前,成为改变世界、让臺湾更好的力量。
台大医疗体系管理发展中心主任倪衍玄15日获得工研院院士头衔,对于AI产业如何与医疗结合应用,他希望AI能做到重新诠释偏乡医疗以及拓展精准健康领域,并带与科技业共同联手打造下一座护国神山。
工研院15日举办工研院52周年院庆暨第14届院士授证典礼,今年共有5位院士获殊荣,专业领域中,两人来自半导体业且均为台积电资深员工、1人为台湾工程营造业者及两名生医医疗领域专家。其中新科院士台大医疗体系管理发展中心主任倪衍玄致词时笑称,专业领域的分布是工研院的「暗示」,暗示下一波发展是生技医疗产业。
工研院今(15)日举办「工研院52周年院庆暨第14届院士授证典礼」,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2330)执行副总暨共同营运长米玉杰成为新科院士,他认为工研院将继续引领台湾助力产业迈向新高峰,并期许自己能持续致力技术创新与突破,将专业能力转化为更多产业价值。
旺宏(2337)总经理暨欣铨(3264)总经理卢志远(Chih-Yuan Lu)获得「未来科学大奖(Future Science Prize)」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殊荣,因在推进非挥发性半导体存储技术方面的创新和领导地位,肯定卢志远对半导体技术的卓越贡献,更彰显旺宏在国际研发舞台上的坚强实力。颁奖典礼预计于10月在香港举办。
桃园市中原大学量子资讯中心与联合国支持的国际组织「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会」于7月9日下午3时在中原大学行政大楼会议室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双方将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量子计算与联合国17个永续发展目标(SDGs)结合之跨领域教育,携手培育具备全球视野与科技素养的未来青年人才。
台光电制作的铜箔基板,看来不起眼,但少了这块薄薄的电路板,从现在最当红的GPU晶片,到800G高速交换器,都将全数无法运作。
2025玉山论坛今日(17)登场,第二场演讲中,由卫福部部长邱泰源、次长林静仪、前加拿大卫生部长甘礼明等人出席,分享新南向政策下,我国智慧医疗与他国合作经验。甘礼明特别点出,台湾在防疫、智慧医疗领域都是国际领导角色,对于台湾被剥夺WHO观察员深感遗憾。
新出炉的工研院第13届院士台中荣总院长陈适安,以其专科心臟内科结合AI推动整体医疗的AI,带领荣总体系医院进行数位转型,他是是嘉义高中杰出校友,今年4月嘉中百周年校庆曾返回母校,嘉中校长陈元泰说,将邀请陈适安回母校分享。
工研院6日举办第十三届院士会议,提出「臺湾产业生成式AI发展倡议」,内容涵盖五大策略:杠杆产业特色加速AI技术研发与应用、制定AI治理规范、完善AI资料与基础环境、培育AI跨域人才、促进国际合作共创,以加速建构百工百业AI化生态链。
工研院日前举办第十三届院士会议,针对台湾产业AI发展相关议题进行讨论,提出「台湾产业生成式AI发展倡议」,内容涵盖「杠杆产业特色加速AI技术研发与应用」、「制定AI治理规范」、「完善AI资料与基础环境」、「培育AI跨域人才」及「促进国际合作共创」等五大策略,以加速建构百工百业AI化生态链。
AI人工智慧是新世代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关键。工研院第十三届院士会议,会中针对臺湾产业AI发展相关议题进行讨论,提出「臺湾产业生成式AI发展倡议」,内容涵盖五大策略杠杆产业特色加速AI技术研发与应用、制定AI治理规范、完善AI资料与基础环境、培育AI跨域人才、促进国际合作共创,以加速建构百工百业AI化生态链。对于产业应用到百工百业的部分,院士们提出,AI是给臺湾的礼物,期许工研院积极协助「AI产业在地化」,让工研院成为臺湾AI新创的摇篮。
工研院6日举办第13届工研院院士授证典礼,今年遴选出的5名院士包括NVIDIA执行长黄仁勋、AMD董事长暨执行长苏姿丰、中美硅晶董事长暨执行长徐秀兰、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暨执行长陈俊圣以及台中荣民总医院院长陈适安。此次黄仁勋及苏姿丰并未亲自出席,但仍录下影片表达对获颁院士的感谢,以及对AI对台湾产业前景的看法。
辉达创办人暨执行长黄仁勋、超微董事长暨执行长苏姿丰双双获选工研院院士,黄仁勋透过影片表示,现在是企业AI的浪潮,下一波浪潮是机器人技术,能够真正理解世界的AI,机器人技术对台湾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台湾错过了软体时代,由于缺乏庞大的本地市场,建立消费者和企业软体产业是困难的,但台湾是全球领先的制造中心之一,未来的工厂将由AI驱动,协调机器人团队来制造从晶片和电脑到汽车的各类产品。
工研院6日举办「第十三届工研院院士授证典礼」,并展出「智匯永续 共创未来」主题特展。今年新出炉的新科院士共有五位,包括辉达创办人暨执行长黄仁勋、AMD董事长暨执行长苏姿丰、宏碁董事长暨执行长陈俊圣、中美晶及环球晶董事长暨执行长徐秀兰、臺中荣总院长陈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