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宪法审查的搜寻结果,共134笔
近年来立法院助理费案频传,蓝绿白三党皆有人因此陷入司法困境,以致民代「闻助理费色变」,不乏有修法的呼声,特别是在高等法院就立法院助理费制度声请宪法法庭法规范宪法审查后。
民主政治的根本在于「权力分立与制衡」。然而近年行政权独大、总统垄断人事,立法院监督沦为形式,司法机关长期陷于政治干预,而预算审议延宕、特别预算滥编、税式支出黑箱化,皆显示财政纪律的崩解。地方政府在中央补助的绑架下失去自治,政党之间则陷入互斗而非合作。
近年来,台湾民主政治的表象热闹非凡,九合一选举频繁、政党林立、媒体喧腾,但制度的实质运作却已出现溃堤徵兆。从国会到行政、从预算到司法,权力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政党轮替未能带来治理革新,反而形成新的「权力垄断结构」。民主的外壳还在,灵魂却日益乾涸!
立法院民进党团柯建铭总召、党团干事长吴思瑶等51立委,及行政院、监察院认为2025年总预算违宪,声请释宪,宪法法庭已受理,但因目前8大法官无法作成违宪判决,吕太郎大法官19日借由一起偽造有价证券释宪案的不受理裁定,提出不同意见书,批评立法机关可以透过制定或修正不符合宪法的宪诉法,封锁或阻碍大法官职权的行使,掏空大法官的宪法解释权,摆脱宪法对立法院议决的一切法律案(含预算案)的控 制,使宪法的最高法位阶性落空,立法院通过的法律反居于实质上最高法位阶的严重后果。
民进党51位立委及行政院分别就2025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案声请释宪,宪法法庭8日公布已评决受理,另先前绿委针对《宪法诉讼法》部分条文,及监察院因被删减今年度预算部分提释宪,也都经现有8位大法官过半数同意受理,加上这两案,目前已有4件高度政治性的释宪案获宪法法庭受理。
赖清德总统今年3月21日公布「中华民国114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案后,民进党立院党团及行政院分别向司法院宪法法庭声请法规范宪法审查,宪法法庭今(8日)评决受理这2件声请案。对此,行政院感谢宪法法庭在程序受理本案,也期盼宪法法庭能够早日恢復正常运作,就本案进行实质审理。
立法院法制局近日公布由局长郭明政领衔的「重复立法作为宪政对话-论国会立法权与司法违宪审查的界限」报告,认为宪法法庭判决及大法官解释之效力不能等同宪法,无法限制未来国会立法形成自由,司法院8日发布声明稿表示「大法官所为之宪法解释或裁判,具有相当于宪法位阶之效力」
立法院民进党团柯建铭总召、党团干事长吴思瑶等51立委认为2025年总预算违宪,难以确定删减数额,违反法律明确性原则,要求行政院自行调整减列预算,违反宪法权力分立原则,声请释宪,行政院也针对总预算案声请释宪,宪法法庭8月6日评决受理两件声请案。
宪法法庭日前对1件请求给付延迟利息事件声请法规范及裁判宪法审查,「一致决」裁定不受理,但司法院代理院长谢铭洋等3位大法官却在裁定意见书内,夹带意见批评不能容任立法院藉违宪的《宪法诉讼法》,架空大法官宪法审查职权,进而摧毁宪法上的权力分立架构。
宪法法庭7月30日对一件请求给付延迟利息事件,声请法规范及裁判宪法审查,裁定不受理,但陈忠五大法官提出、谢铭洋及尤伯祥大法官加入,提出协同意见书,怒批不能容任立法院藉违宪之宪诉法架空大法官之宪法审查职权,进而摧毁宪法上之权力分立架构。
2011年从中央研究院退休并担任司法院大法官的汤德宗,2019年卸任大法官,但他因为年金改革案提行政诉讼败诉确定后,声请裁判宪法审查,但吕太郎等3大法官一致决裁定不受理,汤提抗告主张,7名大法官未能及时递补,未达法定出席人数,不能行使包含以审查庭作成不受理决议之各项职权,但遭尤伯祥等3大法官一致决不受理。
立法院9日审查司法院副院长被提名人苏素娥,国民党立委王鸿薇在会中连番质询,聚焦废死立场与死刑适用问题,质疑苏曾捐款给废死联盟,立场暧昧。苏素娥则回应,废死不应非黑即白,「我也有判过死刑」,认为法官应本于法律与证据做出判决。
监察院认为预算遭立法院大幅删减,业务费遭删逾96%,严重影响机关运作,到司法院递状时拿出写着标语的释宪声请书,上面写着「反对删减预算之名,行修宪废院之实」,宪法法庭28日经大法官过半数同意受理。
民进党团今(15)日举办记者会,宣布对「114年度总预算案」及《财划法》向司法院大法官声请释宪,记者会后也赴宪法法庭递件;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表示,蓝白永远站在《宪法》的对立面,视宪法于无物,在释宪路上绝对是大成功;针对总预算释宪问题,柯建铭认为,总预算是「措施性法律」,若宣判违宪,就应照总预算原编列情形,所有钱照用,应可做这样解释。
2017年担任新北市消防局火灾预防科队员的蔡一郎、黄樱惠夫妻,因5岁儿子在土城麦当劳裕民店玩耍时跌断手,医药费只要6703元,却向麦当劳恫吓要检举消防设施不合格,索赔天价7060万元,最高法院依藉势藉端勒索财物未遂罪,将蔡、黄分别判刑6年6月及5年2月确定,夫妻声请裁判及法规范宪法审查,宪法法庭审查庭不受理。
沈文宾、彭建源、李德荣3名死刑犯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总统依据国际人权2公约核准特赦或减刑。行政法院认为,赦免或减刑权是宪法赋予总统专属的特权,行政法院并无审判权,裁定驳回确定;3人也声请释宪,上月遭裁定不受理。
总统府18日公布「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修正条文,新法今日正式生效。民进党立法院党团认为条文违宪,今天上午前往宪法法庭声请法规范宪法审查。国民党团下午随即开记者会批民进党长期将大法官当作后花园、小厨房、禁卫军,会提出释宪完全不令人意外。
遭停职的新竹市长高虹安被控2020年立委任内,浮报助理酬金、加班费诈领公款,一审依《贪污治罪条例》利用职务机会诈取财物等罪判刑7年4月,二审法官1月2日声请释宪并裁定停止审理,宪法法庭大法官吕太郎及蔡宗珍、朱富美2月8日认为,高院法官难谓已提出客观上形成系争确信规定违宪之具体理由,裁定不受理。对此,前立委沈富雄9日就表示,「我觉得本来高院替高虹安申请释宪,可以给大家很多的想像空间,也许高虹安可以因为这样,从政坛復活」,引发讨论。
遭停职的新竹市长高虹安被控2020年立委任内诈领公款,一审判刑7年4月,二审1月2日裁定停止审理声请释宪后,宪法法庭由吕太郎等3大法官组成审查庭审理后,7日一致决裁定不受理,这也是《宪法诉讼法》上路3年来,首次承审法官声请释宪案,1个月就火速被大法官封杀、退回重启审理的案例。
遭停职的新竹市长高虹安被控2020年立委任内,浮报助理酬金、加班费诈领公款,一审依《贪污治罪条例》利用职务机会诈取财物等罪判刑7年4月,二审法官1月2日声请释宪并裁定停止审理,宪法法庭大法官吕太及蔡宗珍、朱富美2月8日认为高院法官难谓已提出客观上形成确信系争规定违宪之具体理由,裁定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