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消化道癌症的搜寻结果,共20笔
卫福部6月公布2024年十大死因,癌症连续43年都高居榜首,而十大癌症当中,消化道癌症占了4分之3,包含肝和肝内胆管癌、肠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等。专家指出,过去治疗肠胃道恶性肿瘤的药物很少,但随着分子病理学进步,这2年陆续有新药问世。政府既已将基因检测纳入给付,新药的给付也要跟上,否则病患做完基因检测,却没能力自费,反而也得不到治疗。
肠道好人不老!当发生消化问题,轻则休息一下就痊癒,重则需要手术,若延误治疗恐有致命风险。旺旺中时第三届「预防医学 肠识讲座」1日盛大举行,第一场专题讲座邀请新光医院一般外科主治医师方跃霖主讲「肠治久安、肝胆齐照」。
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分享有一位48岁妇人,因胃食道逆流症状就医,经检查竟发现罹患胃癌,因妇人相对年轻又无家族史,研判罹癌有可能与其住家旁紧邻宫庙有关,长期吸PM2.5等空污物,导致身体发炎与致癌,由于生活中毒物无所不在,建议民眾平时就要多吃番茄、大蒜等食物,来帮助身体排毒。
还在吃剩菜剩饭?当心让癌症趁机而入。血液肿瘤科医师廖继鼎感嘆,他看过许多人为了省钱、省事,把癌症给省出来,疾病找上门后才后悔莫及。过去就曾有一家3口因经常吃剩菜剩饭,相继罹患胃肠道癌症,这是因隔夜的饭菜会产生较多的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增加癌风险。
喝茶好处多多,台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多元的茶叶品种。营养师林俐岑指出,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儿茶素含量越高,儿茶素有助延缓衰老、预防消化道癌症及乳癌,在绿茶类的含量最丰富,可选择三峡碧螺春或是龙井茶,不过就算是发酵茶,对身体也是有益处,只要掌握无糖原则就可健康喝。
手摇杯、碳酸饮料、酒精,你喝的是快乐,还是吞下了癌细胞狂欢派对的准备?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包括含糖饮料、酒精饮品、超过65°C的热饮与加工果汁,都是可能致癌的饮料;研究发现,即使是喝号称100%纯果汁的加工饮品,也会使得整体罹癌风险上升12%,却有些人天天都喝。
天气变热,很多人会随手买杯饮料。不过,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提醒包括含糖饮料、酒精饮品、超过65°C的热饮与加工果汁,都是可能致癌的饮料;有研究发现,每天喝500c.c的含糖饮料,会增加87%罹患胰臟癌风险,即使是喝号称100%纯果汁的加工饮品,也会使得整体罹癌风险上升12%。
一喝酒就满脸通红?可能是酒精不耐症!长期喝酒会增加罹癌风险,尤其酒精不耐症患者,风险恐高出40倍。医师示警,全台有近半数、千万名民眾有酒精不耐症,位居世界之冠,症状包括脸红、心跳加速、呕吐等,民眾可透过酒精、纱布轻松检测,切勿过量饮酒。
大肠癌是仅次于肺癌,国人最好发的癌症。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分享有位30多岁女子,常会头晕、耳鸣,但她自认是因生理期经血量多、贫血所致,日前晕倒被送医,检查后才发现她罹患大肠癌,肿瘤持续出血,才造成长期贫血,并出现头晕与耳鸣,根本与生理期没有关系。
台湾号称手摇饮王国,饮料店林立,偶尔来上一杯成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医师黄轩提醒,有4类常见饮品其实是健康的隐形杀手,包括含糖饮料、酒精、超过65°C的热饮与加工果汁,「喝一口是快乐天堂,喝之后是癌化坟场」。他提醒如果真的要喝果汁,除了一定要自己打的外,也要加一些水稀释并保留果渣,适量饮用。
现正值高丽菜盛产的季节。营养医学医师刘博仁表示,高丽菜是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营养明星」,食用不仅有助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与稳定血糖,对预防乳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也有潜在好处,建议以清炒、凉拌或蒸煮方式烹调,避免过度加热,以保留最多营养,「我家餐桌上几乎都有高丽菜。」
恶性肿瘤虽是国人10大死因之首,但早期诊断与治疗成功能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当中消化道癌若能以完整手术切除,还有治癒的可能性,不过传统手术有潜在风险且可能发生术后併发症,为此,屏东荣民总医院引进「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以微创伤口小、恢復快且低復发率的优势,一年半内助10名癌症患者找回健康。
基亚24日公告,与日本Oncolys BioPharma共同开发的溶瘤病毒新药OBP-301,应用于治疗食道癌的合併放化疗疗法,在美国的临床结果显示具有突破性治疗效果,13名受试者结药后肿瘤消失。法人认为,应有助于未来的授权或国际合作案。
苗栗县一名41岁男子日前因腹部常有闷痛情形,到卫福部苗栗医院肠胃肝胆科就医并经安排做胃镜及大肠镜检查,由于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处肿瘤,而进一步做内视镜胆胰摄影检查(ERCP)并切片,后续由部苗外科医师陈雁捷施以惠普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经病理报告确诊为早期壶腹癌。
食道癌为国人常见的消化道癌症,其不容易早期发现,一旦确诊往往已是中晚期,导致5年存活率不到20%。而食道癌的危险因子除了喝酒、抽菸外,过热的饮食温度也要小心。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护理师谭敦慈就透露,先前她有位亲戚爱喝滚烫热汤,后来被诊断出罹患食道癌,没多久就病逝了。
百年老药阿斯匹灵具有镇痛解热与「护心」功效,大肠直肠外科陈致一表示,近年来的多篇研究也指向,长期服用低剂量阿斯匹灵,也具有降低增强免疫力,尤其是降低消化道癌症及大肠直肠癌的潜力。食药署则提醒,服用阿斯匹灵会增加肠胃道出血风险,若服用后出现血便、黑便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
癌症长期位居台湾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相关医疗支出将近1400亿元,占国家总医疗预算近2成,反映出癌症治疗对健保资源的巨大需求。国家卫生研究院自2019年跨领域合作,成立「国家级人体生物资料库整合平台」,收案六大癌症晚期病患共2000例,开启台湾癌症精准医疗新纪元。
「臭老」年轻人罹癌风险高。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指,国外研究发现,因饮食、压力等使身体快速衰老的年轻人,与一般年轻人相较,罹患肺癌风险增加2倍,罹患消化道癌症风险高出62%,罹患子宫癌风险也多出83%,要减少这种情形,建议从饮食、运动等健康生活做起。
勤量体重很重要,最新研究显示,平常不注意体重者,罹癌风险较有注意体重者,增加3.1倍,若2年内体重减轻10%以上,整体罹癌风险平均提高37%,其中罹患食道癌风险增加6.43倍,肝癌风险增加5.16倍,至于罹患胰腺癌、胃癌与胆道癌风险也都超过2倍。
食道癌为国人常见的消化道癌症,该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难以察觉;而晚期治癒率不佳、5年存活率仅10%,死亡率高居不下,如何预防是重要议题。对此,基隆长庚纪念医院胃肠肝胆科医师钱政弘分享5类食物能防食道癌,包括富含维生素C、锌离子、钙离子的食物,以及绿茶、绿色蔬菜和水果。其中,他特别提到莓果类的水果最有效,根据研究统计,可减少罹患食道风险达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