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滋阴的搜寻结果,共60笔
今(23日)11时52分迎来24节气中的「霜降」,此时气温骤降、初霜渐现,象徵冬季即将来临,名门命理教育协会创会理事长、命理师杨登嵙提醒,霜降属「金」气,应以养阴润肺为要,从食衣住行育乐六方面调养身心,避开禁忌,为入冬储备元气。他强调,「霜降」是从秋入冬的转折期,4生肖尤须注意健康,忌食生冷、油炸之物,避免劳损或参与危险活动,以防血光之灾。
南韩男星李承铉2014年和女星戚薇结婚,育有1儿1女,近日他登上综艺节目《初入职场·中医季》,节目中在和中医师互动环节中,他语气诚恳地问「要怎么让性欲小一点」,提问一出让现场其他男嘉宾笑翻,话题也瞬间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笑翻直呼:「李承铉真的是什么都敢问、不把大家当外人!」
血脂高、动脉斑块,不少人被医师建议长期服用他汀降脂药,但也因此忧心「天天吃会不会伤身?会不会越吃越短命?」《搜狐网》健康专栏指出,对于真正需要服药的患者来说,长期规范服用他汀不仅不会减寿,反而能延寿保命,关键在于「获益远大于风险」。
推广养生旅游,台东知本老爷酒店推出「高年级旅行家」住宿专案,邀请旅人走入山林,展开舒心疗癒的温泉假期。入住专案享免费畅游知本森林游乐区,感受芬多精洗礼。瞄准优世代偏好自然赏景的纾压旅行,更推出「三天两夜梯次团」,跟着在地职人野菜皇后走访金崙,体验野植走读、草本足浴与海疗SPA,透过闻香放松与大自然重新连结,还能参与和果子品茗课,在甜点与茶香间治癒身心。而秋燥当令,船歌餐厅则推出养生锅底,为饕客补益脾胃。
以中医的角度来看,秋天属「燥」,意指空气乾燥易伤肺、口乾、皮肤乾及便秘,因此要挑选可以养肺、润燥、滋阴的当令水果,才能做好身体保健。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不少女性面临月经周期紊乱、经痛严重等困扰。一名32岁王小姐,近半年月经不规律,周期延长至35~45天以上,且经血量偏少,伴随经痛与手脚冰冷而求助中医。经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脾肾不足体质,以中药调理、针灸治疗为主,并配合「月经周期疗法」分期调整。
中秋节是团聚的日子,烤肉早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活动。不少民眾都有过节后口乾舌燥、喉咙痛、冒痘痘,甚至肠胃不舒服的上火症状,中医师指出,秋天本属「燥」,若再加上炭火直烤的「火热」,容易让身体阴液耗伤、痰湿内生,只要避免烤焦、控制火力、多搭配清爽食材,就能把上火的影响降到最低。
秋高气爽,正是物产丰饶的季节,餐厅推出各地料理以飨饕客。台北花园大酒店与新北市政府渔业及渔港事业管理处举办「2025新北海派.派出鲜海味」活动,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推出一系列的海味飨宴,包括白带鱼、贡寮鲍、鲭鱼等海鲜,星级主厨锺安富以广东料理真功夫,将秋冬海味化为桌上珍馐。
明(23)日凌晨2时20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命理师杨登嵙指出,秋分是阴阳转折的平衡点,日夜渐短、气温下降,人体阳气转内收、阴气渐增,正是调养身心的重要时机。其中4生肖更需特别留意健康,善用「子午觉」助身心平衡。
周二就要迎来秋分,秋分这天昼夜一样长,而秋分以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气温逐渐降低,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之说,阳气渐渐收敛,阴气慢慢增长,万物生长方向走向收藏。中医师提醒,要留意呼吸道疾病、皮肤搔痒等,此时的养生首重「养肺润燥、疏肝理气」,可吃山药、杏仁、白木耳、莲藕、百合、水梨等,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周日(7日)节气正式进入「白露」,此时昼夜温差达全年之最,名门命理教育协会创会理事长、命理师杨登嵙提醒,鼠、蛇、龙、猴4生肖在此期间需格外注意健康,尤其中医强调「秋养肺」,若不及时调养,冬季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他并分享6大「食、衣、住、行、育、乐」开运养生与禁忌。
一名45岁赵先生,左颊至下牙龈出现持续增大的溃疡肿块,虽无明显疼痛不适,就医竟诊断为第4期下龈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肿瘤后,同步进行放射及化学治疗,约2周后出现口乾、口腔内红肿疼痛、口腔溃疡、咽痛、味觉改变、食欲减退、噁心呕吐、便秘等不适。
偏头痛是全球常见的慢性头痛疾病,盛行率高达10至15%,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特别是在更年期前后,因雌激素波动,偏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往往加剧,不仅影响工作与生活品质,甚至可能进展为「慢性偏头痛」,每月发作超过15天。
随着大暑结束,酷热渐退、气候转凉,8月7日即将迎来「立秋」节气,这一天太阳运行至黄经135度,象徵秋季正式登场。清水孟国际塔罗专家小孟老师提醒,立秋后应注重养肺,可多摄取蜂蜜、莲子、山药、银耳等食材,有助润肺滋阴、调养身心;另外他也提到有7大禁忌千万别犯,过度悲伤恐会引来衰运。
吃中药调养身体,明明都有按时喝,却总觉得效果有限?问题很可能出在日常的饮食选择,中医师叶佑安指出,一杯手摇饮、几口水果、一次烧烤聚餐,都有可能让中药效果功亏一篑,他也列出7大类饮食禁忌,就连蔬菜选择都要留意,红萝卜属性温和可多食用,白萝卜则会降低中药吸收率与稳定性。
6月21日是24节气中的夏至,民眾避暑离不开冷气,又多食冰品、手摇饮,导致「冷气病」。中医师指出,夏日手摇饮虽解暑,却会导致「表热里虚」,让肠胃道问题浮现,建议饮用青草茶、仙草茶或西瓜汁,一天一杯为限,尽量在中午最热时饮用。
随现代饮食生活习惯改变,儿童性早熟现象愈来愈常见,女孩发生率为男孩的10倍,医师表示,改善性早熟虽可透过西医或中医疗法调理身体,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做起,除避免高油、高糖、高加工食物,也要培养每日30分钟以上规律运动,尽量晚上10点前入睡,有助生长激素分泌与骨骼健康发展。
夏天是新北市绿竹笋盛产期,笋肉细致无渣,含水量高,吃起来清脆爽口、带有自然甘甜。为推广台湾在地旬味,JR东日本大饭店台北B1「凯华楼中华料理」自即日起至8月31日期间,特以「绿竹笋」为主题,匠心设计多道期间限定料理,结合绿竹笋的鲜甜清脆与山海珍馐,呈现层次丰富、味型讲究的夏日盛宴。
癌症是国人十大死因之首,病患在化疗过程中,因副作用造成的症状包含噁心、呕吐、食欲差、白血球与血小板降低、贫血等,而化放疗后出现的失眠、口乾舌燥、疼痛等症状更是抗癌之路的阻碍。中医师表示,透过中药、针灸及穴位按摩,都能有效缓解,使癌友有体力完成疗程。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蕴含「天清地明」之意,除了具有缅怀先人、扫墓祭祖的含义,也是一年之中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尤其今年格外重要!」邹玮伦中医师告诉CTWANT,农历蛇年适逢「闰六月」,所以夏天特别长,如果清明节时吃错食物,例如冰品、油腻食物、隔夜菜,恐会让百病齐发,建议饮食要滋阴养肝为主,烹调食物以清淡为宜,补益脾胃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