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淀粉发酵食品的搜寻结果,共07

  • 避免宝林茶室悲剧 北市抽验米湿制品 未检出邦克列酸

    避免宝林茶室悲剧 北市抽验米湿制品 未检出邦克列酸

    去年3月北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造成6人身亡、27人轻重伤,为避免悲剧重演,北市卫生局4月8日、9日至传统市场、麵摊、餐饮业、百货公司及杂货行等地,抽验20件粄条、15件米苔目、10件米粉及5件糕粿类制品等50件米湿制品,检验包含防腐剂、过氧化氢及造成宝林茶室案的成分「邦克列酸」,在米粉及粄条项目再加验丙酸,结果均未检出,符合规定。

  • 金门卫生局稽查辖内粿条相关餐饮业 预防米酵菌酸关键在这

    金门卫生局稽查辖内粿条相关餐饮业 预防米酵菌酸关键在这

    台北市「宝林茶室」餐厅食物中毒致死案件已使民眾人心惶惶,金门县长陈福海非常重视与关心县民的健康,严令要求卫生局要注意此中毒案的后续发展及处理,加强地区餐饮卫生管理,以确保乡亲食的安全。

  • 宝林再增3人受害!酿2死5重伤 21例中毒状况一次看

    宝林再增3人受害!酿2死5重伤 21例中毒状况一次看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烧,截至今日傍晚5点半,中央接获的通报个案从18例增至21例,其中2死、5重伤。新增的个案全都吃过粿条、河粉,用餐日期介于3月19日~3月24日间,目前已有13人返家休养。食药署提醒民眾,米酵菌酸是由唐苍蒲伯克氏菌产生,不会因洗涤或烹饪而被破坏,切勿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

  • 「宝林茶室」中毒案共计18例 2死5重伤 全食用粿条河粉

    「宝林茶室」中毒案共计18例 2死5重伤 全食用粿条河粉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烧,截至今日上午10时,中央接获的通报个案维持18例,其中2死、5重伤。新增的个案全都吃过粿条、河粉,用餐日期介于3月19日~3月24日间,目前已有10人返家休养。食药署提醒民眾,米酵菌酸是由唐苍蒲伯克氏菌产生,不会因洗涤或烹饪而被破坏,切勿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

  • 隔夜饭菜还能吃?米酵菌酸引恐慌 医揭4大重点

    隔夜饭菜还能吃?米酵菌酸引恐慌 医揭4大重点

    北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风波持续扩大,卫福部证实验出「米酵菌酸」,为台湾首见,有专家就提醒,由于受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材,不论从外观、味道及口感上均无异状,应尽量避免食用重复加热的米、麵等主食,让许多民眾不禁担心,隔夜饭菜到底是否还能吃?对此,内分泌新陈代谢专科医师蔡明劼指出应掌握4大重点,从保存方式、加热温度到食用时间都要注意。其中他就提到,像米饭放在室温超过2小时以上,容易滋生仙人掌杆菌造成食物中毒。

  • 米酵菌酸易在椰子、玉米中繁殖!「这环境」下大量产生

    米酵菌酸易在椰子、玉米中繁殖!「这环境」下大量产生

    「宝林茶室」案检验结果出炉,为台湾首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食药署指出,米酵菌酸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别是椰子和玉米,在22~23度、中性pH值中迅速增值,不会因洗涤或烹饪而被破坏。包括印尼、莫三比克、中国大陆都曾出现中毒事件。

  • 「米酵菌酸」高温煮不灭!卫福部列4大QA:仅1招可预防

    「米酵菌酸」高温煮不灭!卫福部列4大QA:仅1招可预防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今(28)日出现重大进展,卫生福利部次长王必胜召开记者会证实,死亡案例解剖后确认验出「米酵菌酸」。卫福部也分享关于米酵菌酸的4大重点,强调米酵菌酸不会因为洗涤或烹饪破坏,只能透过1招来预防,「请消费者不要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淀粉发酵食品」。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