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神经医学的搜寻结果,共64

  • 长辈每3人就有1人肌少症 专家喊早期警讯别轻忽

    长辈每3人就有1人肌少症 专家喊早期警讯别轻忽

    随着人口结构逐渐老化,影响生活品质甚鉅的肌少症(Sarcopenia),也成为备受关注议题。台北医学大学偕台北神经医学中心、台湾生医创新学会等单位举办「肌少症国际研讨会」,邀请美、日、港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与会,探讨肌少症之医疗、復健及公卫议题。

  • 开全台先例!亚大医院培训手术护理师「全额免费+高额津贴」

    开全台先例!亚大医院培训手术护理师「全额免费+高额津贴」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首开全国各医院风气之先,开办「手术护理师培训班」,不仅培训费用全免,每个月更提供高额生活津贴,让学员可全心学习没有负担,盼透过培训班强化即战力,也解决「手术室护理荒」危机。

  • 鸿海携北荣 智慧医疗跃进

    鸿海携北荣 智慧医疗跃进

     鸿海智慧医疗布局再下一城,23日宣布与台北荣民总医院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临床验证、AI多模态医学模型开发及智慧医院部署三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此合作结合鸿海在AI、云端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实力,及北荣珍贵的临床数据与研究能量;鸿海也宣布捐赠3亿元经费,分三年期投入相关合作专案,共同打造具台湾特色的AI精准医疗与智慧医院新标竿。

  • 《其他电》鸿海携手北荣 捐3亿推进智慧医疗合作

    鸿海(2317)今(23)宣布与台北荣民总医院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临床验证、AI多模态医学模型开发及智慧医院部署三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同时宣布将捐赠3亿元经费,分3年期投入相关合作专案,盼共同打造具台湾特色的AI精准医疗与智慧医院新标竿。

  • 智慧医疗现在式 中医大附医的AI临床创新

    智慧医疗现在式 中医大附医的AI临床创新

     人工智慧正悄悄改变医疗的核心现场。从诊间到病房,从急诊到加护病房,医师与护理师每天面对的资讯量庞大,传统方式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而在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一个超过50人的专业AI团队正试图改写这一切。他们结合数十位资讯工程师与临床医师,将人工智慧导入真实医疗场景,让诊断更快、更准,照护更智慧。

  • 偏头痛是严重疾病 别只吃止痛药

    偏头痛是严重疾病 别只吃止痛药

     全台约200万人深受偏头痛困扰,尤其20至40岁年轻女性更是高风险族群。医师指出,许多国人存在「吃止痛药就好」的迷思,但偏头痛并非一般头痛,而是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引发身心疾病甚至失能,应积极就医,採取预防性治疗,远离偏头痛折磨。

  • 42岁三宝妈突中风!竟是心臟「卵圆孔未闭合」惹祸

    42岁三宝妈突中风!竟是心臟「卵圆孔未闭合」惹祸

     脑中风是国人失能的首要原因,据统计约 65%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约15% 若未积极治疗,甚至可能再次中风。台中荣总最新研究发现,高达三成中风患者合併「心臟卵圆孔未闭合」问题,提醒医界与患者应正视这一隐藏风险。

  • 林逸欣爸爸「诊所神物」卖光了!重新上架时间出炉 明定1规则

    林逸欣爸爸「诊所神物」卖光了!重新上架时间出炉 明定1规则

    女星林逸欣有「音乐精灵」美称,与科技业老公陈孟强(Tony)登记结婚已3年,因疫情延迟婚宴,直到本月初才补办盛大婚礼。她在婚礼上播放的13分钟成长影片,温馨感人又带点幽默,上传社群后点击数飙破近700万次,网友不仅被满满爱意感染,也意外掀起「婚礼小物」抢购热潮。粉专小编今(15日)也公开最新贩售时间。

  • 瑞光生医迈格瑞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获卫福部二类医材上市许可

    瑞光生医迈格瑞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获卫福部二类医材上市许可

     以推动眼科老花视力医疗保健技术在业界颇具知名度的瑞光生医,因应国内忧郁症人口日益增多,以其在高阶医疗器材的研发专业及结合国外最新雷射技术,开发出台湾首款智慧型多功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迈格瑞(MagRenu)」,经卫福部核发二类医材上市许可(卫部医器制字第008433号),该医材用于忧郁症患者,由于具备在地化及价格优势,已吸引大型医学中心及神经医学专业医师实地访查并实测效果。

  • 45年禁药开绿灯!开放安非他命类药治癫痫 病友乐见

    45年禁药开绿灯!开放安非他命类药治癫痫 病友乐见

    安非他命类(Amphetamine-like)药品在民国69年起,在台湾被列为「禁药」,由于国外已核准使用Fenfluramine药品于难治型癫痫,包含卓飞症候群、雷葛氏症候群,食药署近期预告,将开小门,开放这类药品专案输入,或申请药证。

  • 日夜颠倒脑瘤破裂 配音员险丧命

    日夜颠倒脑瘤破裂 配音员险丧命

     知名配音员李小姐从事配音工作超过20年,长期日夜颠倒、高工时的工作型态,使她处于高度压力与过劳状态。某日她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后陷入昏迷,家人紧急将她送至急诊,经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若未及时治疗,致死率高达5成以上,幸存者也常留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 失智症新药开打 未来会纳健保吗?适用对象、价格一次看

    失智症新药开打 未来会纳健保吗?适用对象、价格一次看

    卫福部今年核准2款适用于阿兹海默症早期患者的针剂,包括美国与日本合作研发的乐意保(Leqembi)、美国礼来药厂研发的欣智乐(Kisunla),有助延缓病程。新药近日开打,23日亚东医院上午为83岁女性施打首剂欣智乐,成大医院下午则为76岁男性注射乐意保。

  • 失智新药 83岁嬷最先打 医估13万人适用

    失智新药 83岁嬷最先打 医估13万人适用

     全台有超过35万名失智症患者,其中7成是阿兹海默症,家属殷殷期盼延缓病程的新药问世,如今终于成真。亚东医院23日上午率先为83岁患者打下「全台第一针」,多家医疗院所也陆续开打。不过医师提醒,并非人人都适合,治疗前须完成多项检查评估,推估全台仅13万人符合用药条件,且每年须自费100到150万元,实际施打人数有限。

  • 全台首例「失智针」今开打 医师:非人人适用

    全台首例「失智针」今开打 医师:非人人适用

    台湾失智人口突破35万人,其中7成为阿兹海默症患者。亚东医院率全国之先,今天上午完成首例为83岁女性施打新药。医师强调,该药物不是逆转记忆,而是延缓退化,也并非人人都适合,推估全台约13万人符合用药条件。病人家属表示,虽然治疗费用不低,但考量母亲目前仍可独立生活,因此积极尝试新药,希望让她维持现状久一点。

  • 女性死因排名 失智症跃至第8

    女性死因排名 失智症跃至第8

     超高龄化来临,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2024年国人10大死因,失智症位居第11名,单看女性死因,失智症更跃升至第8名。国际失智症协会示警,2040年失智症将成为全球前3大死因。专家直言,我国失智照护政策要更积极,政府也应定期监测、提供更多元服务。

  • 年轻型失智 长照服务欠缺配套

    年轻型失智 长照服务欠缺配套

     卫福部日前核准2款单株抗体新药,成为治疗新突破,最快将于23日开打,适用轻度认知障碍、早期阿兹海默症。专家指出,随着长照3.0纳入年轻型失智症,将增进民眾「早期诊断」识能,呼吁政府针对早期个案,提供相对应的自立生活支援服务。

  • 下周开打 阿兹海默新药 一年自费上百万

    下周开打 阿兹海默新药 一年自费上百万

     台湾有35万名失智症患者,其中超过7成为阿兹海默症。超高龄社会来袭,预计失智人口将在2041年逼近68万人。目前卫福部已核准2款单株抗体新药,首批预计下周抵台,但仅适用于阿兹海默症早期患者,且持续使用1年以上才有成效,一年需自费超过百万。

  • 爱脑协会首届年会讲座报名踊跃   理事长曾文毅呼吁:及早防失智

    爱脑协会首届年会讲座报名踊跃 理事长曾文毅呼吁:及早防失智

    面对台湾即将于2025年正式迈入超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突破21%的关键时刻,失智症防治与脑部健康维护成为全民健康的重要课题。为唤起社会各界关注,中华爱脑协会将于7月12日下午在台北GIS集思台大会议中心举办首届年度大会「2025世界脑健康日——爱脑全方位,乐活人生不失智」,集结神经医学、营养学、物理治疗与神经内科等权威专家,为民眾带来科学实证与生活应用兼具的护脑指南。

  • 壮年男饱受帕金森氏症之苦10年 深部脑刺激手术助重拾自主能力

    壮年男饱受帕金森氏症之苦10年 深部脑刺激手术助重拾自主能力

    45岁郑姓男子罹患帕金森氏症超过10年,生活深受困扰,彰基医疗团队近日为他执行「深部脑刺激手术(DBS)」,手术特别採用「清醒式」进行,彰基表示,清醒式手术可即时测试病患症状,精准定位,提升整体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手术,郑男术后颤抖与僵硬症状显着改善,恢復自主行动能力。

  • 日嗜睡、夜鬼压床 猝睡症作祟

    日嗜睡、夜鬼压床 猝睡症作祟

     猝睡症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疾病,研究显示发病高峰落在青春期和20多岁,患者会在白天不由自主地入睡、肌肉突然无力导致猝倒、入睡或醒来时出现幻觉,及发生俗称「鬼压床」的睡眠瘫痪。患者因为难获得深层休息,导致精神不济,常被误解为懒惰、情绪障碍或心理问题。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