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缺血性中风的搜寻结果,共60笔
口腔清洁是每日例行公事,但你只有刷牙而已吗?日前在「2025年美国中风协会国际中风研讨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周至少使用牙线清洁牙齿一次,可能与降低因血栓阻塞脑血流、心律不整引发的中风风险有关!
晟德集团旗下顺药(6535)法说会公布急性缺血性中风新药LT3001临床二期结果,然法人认为缺乏统计显着性(p值<0.05)、多国试验提前终止样本数过少、三期临床规模庞大成本与时间压力高、授权时间不明等四大理由「打脸」,让顺药后市股价和三期临床设计备感压力。
随着再生医疗双法将上路,法规制度成形与临床数据累积,台湾再生医疗厂商正加速从临床验证、制造服务到国际授权的布局将全面启动,并掀起生技投资热潮,2026年可望成为「再生医疗元年」。
有些人认为得带状疱疹,只是皮肤起水泡、痛几天就好。不过,一项追踪超过上万名长者的最新研究发现,带状疱疹不只伤心还伤脑,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29%,但若接种了疫苗,未来3年半内,不仅全因死亡降低21%,还能减少24%缺血性中风与50%血管性失智的风险。
脑中风是国人死因第四名,更是造成成人失能的主因。根据统计,台湾每年近5万人罹患脑中风,但仅不到1成能在「黄金4.5小时」内接受有效治疗。台湾脑中风学会理事长陈龙指出,中风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约5成患者在中风半年后无法自行如厕、行走或洗澡,2成需长期卧床,拖垮整个家庭照护系统。
「栓来速取,即时通,全台一起救中风!」为响应世界中风日,台湾脑中风病友协会与台湾脑中风学会今(12)日于新北市新庄体育园区林荫大道举办「2025世界中风日园游会」,号召全民提升中风防治意识。卫福部长石崇良与健保署署长陈亮妤均亲临现场,呼吁民眾掌握中风治疗黄金时间,把握「快快快」3原则:快认识症状、快拨打119、快送医院,让更多生命得以挽回。
现代人上班工作劳累,不少人会去肩颈按摩。但医师黄轩提醒,这种短暂的爽感,背后可能潜藏着致命风险,尤其年轻人风险更高,导致该族群脑中风比例占8到25%。他表示,如果按摩或推拿后,出现单侧手脚无力或麻木、头晕、语言不清、视力模糊,应立刻就医。
六旬妇人突发右侧肢体瘫软,家人原以为是中风紧急送医,台中慈济医院医疗团队执行一连串神经影像与心臟血管检查后,意外找出真正元凶不是一般的血管性中风,而是一颗超过5公分、长在左心房的心臟黏液瘤。妇人接受微创开心手术,成功切除肿瘤,顺利康復出院。
台湾每年有数万人罹「脑中风」甚至丧命,中医师指出,中风并非「突如其来」,常是慢性病控制不佳、不良生活型态累积所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4类患者为高危险群,平时应积极治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或透过服用中药,达到中风预防及恢復效果。
2021年2月空降接掌永笙-KY执行长,李冬阳翻转过去永笙偏重脐带血公捐与私存的营运模式,改以聚焦细胞服务、细胞供应、细胞新药三引擎,抢攻细胞治疗黄金十年的商机,打造国内再生医疗不一样的新思维。
73岁的陈先生,长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经由外院转诊到东元综合医院继续急救,经神经内科蔡坤璋医师诊断,发现病人是因为「左侧内颈动脉」严重狭窄而导致中风,立即启动「取栓手术」,后置放颈动脉支架,以预防再次中风,手术迅速且顺利,成功抢救宝贵的生命。
日前72岁资深艺人廖峻在家中被发现瘫软床上意识不清,引发脑溢血,引起关注。桃园市联新医院神经内科医师王景益分享,近期1名61岁女性病患,因噎到后出现头晕、呕吐,出现意识逐渐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紧急送往急诊室检查后,结果显示脑部有血栓,情况危急,经手术后成功取出约4毫米的血栓,如今进行復健训练,病情稳定恢復。
气温骤变恐诱发中风!国家卫生研究院分析台湾20年逾110万名初次中风个案发现,当2日内气温骤升6至9度或超过16度,以及单日最高气温大于35℃,缺血性中风风险都会提高逾2倍;当2日内气温骤降14度以上,或是单日最低气温小于16℃,出血性中风风险皆上升超过2倍。本研究已于今年4月发表于国际医学权威期刊。
气温剧变恐诱发中风!国家卫生研究院今日(14)公布,以国内横跨20年、约110万例初次中风个案,与气候纪录进行分析,发现2日内气温骤升、骤降,以及单日气温过高、过低,皆会提高中风风险超过2倍。本研究今年4月发表于国际医学权威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
「种草莓」常是爱侣间情意的表现,却可能造成中风。外科医师陈荣坚分享有位20多岁女子,在与男友亲热后,因半侧肢体无力送医,诊断为缺血性中风,检查时并发现女子的脖子,被种了多颗草莓,研判是男友种草莓时,吸吮力道太大,造成女子颈动脉内斑块剥落、跑到脑部,因此造成中风。
台北市警察之友会南港办事处主任秦伟隆,为体恤南港分局员警平时不分昼夜地轮班,致力维护社会治安,24日邀请心臟内科医师前往南港分局,为45岁以上员警贴置7天一次性的贴片,为员警进行心律不整追踪筛检,达到降低心房颤动发生机率,减少缺血性中风。
85岁的萧姓阿嬷日前突然眼歪嘴斜、意识不清,家人将她送往卫福部彰化医院急诊,确定是脑内大动脉阻塞的缺血性中风,经进行动脉内取栓术(EVT)手术,不再眼歪嘴斜,语言功能也慢慢恢復,医师呼吁如有中风症状,快速送往有动脉内取栓术的医院,不要舍近求远,避免错过黄金救援时间。
(作者为高明见/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脑血管疾病防治基金会董事长)
61岁知名主持人曹启泰日前透露,于大年夜时因轻微脑部短暂缺血而送医,所幸救回一命。对此,医师示警,暂时性脑缺血的紧急程度不亚于真正的脑部缺血性中风,并引述研究指出,其发作后的90天内,发生真正缺血性脑中风的机率约在10~15%,可说是发生较严重脑中风的先兆,不可不慎。
使用牙线不仅是洁牙,也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肾臟科医师王介立指出,最新研究发现,每周至少使用1次牙线的人,其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了22%,心源性栓塞性中风风险降低44%,心房颤动风险降低12%,「定期使用牙线可能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预防中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