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罹癌机率的搜寻结果,共45笔
常觉得累、肩颈酸痛,有可能是身体处于慢性发炎状态中。营养医学医师刘博仁表示,慢性发炎如同火种,会慢慢消耗免疫系统,长期下来会提高罹癌的风险,而能够「每天插手介入、改变发炎反应」的方式,就是持续吃抗发炎的食物,包括深色莓果、豆制品与十字花科蔬菜等。
83岁黄女士因身体不适就医,意外发现肝功能异常、患有B型肝炎,进一步检查发现一颗约1.5公分的肝臟肿瘤,确诊第零期肝癌。所幸发现及时,执行电烧治疗后,术后3天就顺利出院,目前仅需定期追踪避免復发。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国民健康署特别提醒,烧烤、红肉与加工肉品均会增加大肠癌风险,呼吁民眾在烤肉时谨记「两少一多」原则,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兼顾健康。
你有喝热咖啡或热茶的习惯吗?事实上,国际癌症组织 (IARC) 将温度高于65°C的热饮视为2级致癌物,而根据2025年英国一项近50万成年人参与的大规模实验证明,食道癌确实与喝下大量热饮有关,长期饮用可能增加食道黏膜烫伤之风险。
台湾每年新增9000多位摄护腺癌患者,为男性癌症发生率第3名。早期摄护腺癌没有明显症状,有些患者甚至因为骨头痛,就医才惊觉罹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有如「男性最害怕的癌症」,而年纪大、有家族史、爱吃油腻食物、长期抽菸,或有BRCA2基因突变者是5大好发族群。
癌症持续蝉联国人10大死因第一,日常饮食习惯对预防癌症来说相当重要。日本癌症治疗权威医师佐藤典宏指出,摄取正确的食物,的确能有效降低罹癌风险,他列出14种抗癌食材,在一般超市都买得到,同时也建议远离超加工食品,避免增加罹癌机率。
在最新国人十大癌症死因里,大肠癌排名第3。重症医师黄轩指出,大肠癌已不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疾病,年轻族群罹患的机率也逐渐上升,元凶正是含糖饮料,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的人,罹患早发性大肠癌的风险会增加2.18倍。
长期的腰痛别轻忽,很可能是大肠癌发出的警讯。有男子因为同时出现腰痛和便秘的情况,就医后竟发现已大肠癌第四期,医师钱政弘指出,如果出现排便越来越少、粪便变细、出血等情况,都要留意是否是大肠出现肿瘤。
想要细胞逆龄回春,日常生活改变就有效。医师刘博仁分享案例,一位被妻子逼着来看医生的65岁大老板,不仅胆固醇高、血糖高,心臟还装了3根支架,细胞年龄已来到72岁,但在改变生活行为,包括多吃蔬菜、改吃白肉、天天运动、不吃水果、减少喝酒应酬、11点前入睡,4个月后细胞直接逆龄到67岁。
82岁的美国前总统拜登今年1月卸任,近期检查报告发现摄护腺上多出一个小结节,被诊断为摄护腺癌,且癌细胞扩散至骨头。专家指出,摄护腺癌好发于长者,近期发现摄护腺癌与BRCA基因突变有关,有摄护腺癌、乳癌家族史的人都需要注意。由于摄护腺癌早期无症状,具家族史者,建议40岁起年年接受摄护腺特定抗原(PSA)检测,一般民眾则是50岁起接受检测即可。
资深歌手郑进一今(21日)自曝去年罹患2期膀胱癌,已做过6次化疗与30次电疗,现健康情况良好,也觉得活到71岁够了。医师表示,膀胱癌最常出现无痛性血尿、频尿、急尿或排尿疼痛症状,抽菸者罹癌机率是常人的2倍,因膀胱癌死亡者,85%都有吸菸习惯,经常染髮也会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风险。
摄护腺癌好发于年长者,却不是绝对。不过,高雄一名39岁男子,因父亲被诊断罹患摄护腺癌,心里觉得毛毛的,就医进行检查,竟也发现罹患一期摄护腺癌。医师表示,摄护腺癌约15%与遗传有关,若父亲或兄弟罹患摄护腺癌,自己罹患摄护腺癌机率约为常人的2倍,有家族史者年满40岁,甚至是更早,即应做血清摄护腺特殊抗原(PSA)检查。
肝病一向有台湾「国病」之称,台大医院12日公布最新两项研究成果,B肝患者若同时合併有代谢症候群,死亡风险将飙升2倍以上;但是B型肝炎合併单纯脂肪肝反而可降死亡率;B肝患者不能只重视肝功能,也要关心自己有没有三高。
肝病一向有台湾「国病」之称,台大医院今(12)日公布最新两项研究成果,B肝患者若同时合併有代谢症候群,死亡风险将飙升2倍以上;但B型肝炎合併单纯脂肪肝反而可降死亡率。研究成果登上国际期刊。
泡麵、汽水常被视为不健康的食物。先前一名台大教授在43岁时死于癌症,生前曾向友人表示,「自己几十年来,经常是饿了,就是泡麵、汽水乱吃一通」,引发讨论,对此,医师表示,癌症成因复杂,基因、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单纯把癌症与饮食习惯划上等号,可能过于简化。
血型与罹患癌症机率有关?血液肿瘤科医师吴鸿诚表示,根据国外大规模统计数据发现,O型罹癌机率最低,而B型易罹胰臟癌、A型易得胃癌。他并提到,很多癌症都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但后天影响也很重要,其中肥胖是已知的致癌因子,从临床上观察就发现,许多胰臟癌患者都有此特徵。
27岁林小姐日前因左侧乳房疼痛就医,不料左侧乳房没事,右侧乳房却被检查出有2颗约1公分左右的小肿瘤,确认乳癌第2期。台湾乳癌患者罹癌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小于40岁以下乳癌比率约16.6%,呼吁民眾及早诊断、即时处置。
一名60岁妇人,从年轻时就常因肠胃问题就医,外科医师陈荣坚认为,妇人几十年来肠胃不好,很有可能与她多年来,食用反覆加热的食物有关,有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反覆加热的食物,无论是用煎炒或是微波的方式,都会增加罹患肠胃道癌的机会。
摄护腺为男性专属的生殖器官,肾臟科医师洪永祥表示,日常中有10大NG行为,会默默伤害摄护腺的健康,包括抽菸喝酒、常喝含糖饮料、憋尿、久坐、熬夜、射精次数少、常吃红肉与高脂肪食物、忍住不射精、不安全性行为,以及常骑坐垫差的脚踏车。
港星徐少强1日因食道癌病逝,肝胆肠胃科医师王文伦指有菸酒槟榔3习惯者,罹食道癌机率是常人的200倍,此外,有胃食道逆流者,也可能因胆汁逆流,造成食道反覆发炎致癌,提醒若有吞咽困难、吞咽时有异物感、胃酸逆流、火烧心、声音沙哑、体重减轻等可能徵兆,要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