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肢体痉挛的搜寻结果,共04笔
中风是导致国人失能的主因,4成患者会在半年出现肢体痉挛。台湾脑中风病友协会调查发现,超过6成照护者需要调整工作方式,甚至造成收入减少。医师指出,中风后6个月到1年内是治疗关键期,此时运动能力恢復最快,建议中风半年内可实行高强度的密集復健,待亚急性期结束后,将復健重点回归职场适应或生活自理上,以免过度依赖照护者或家属。
彰化1名20多岁林姓男子,因意外造成颅骨骨折、右手截肢,手术后在加护病房昏迷躺了3个月,好不容易清醒却遭遇下肢肌肉萎缩瘫软在床,行动需仰赖看护协助的打击,他不忍拖累家人,勤做復健加上磁波治疗,终于重新再站起来,他也鼓励其他病友不要放弃。
台湾每年新增3万名中风病人,是导致成人残障失能主因之一,且病人肢体痉挛影响生活品质,也造成照顾者沉重负担,奇美医院去年11月成立「食乐小组」,针对急性中风病人至亚急性追踪及慢性居家长照病人,给予妥善吞咽评估、进食训练及营养质地调整,截至目前服务近20人,陪伴中风者扭转黑白人生,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
台湾每年约有3万人发生脑中风,其中约4成患者会出现肢体痉挛症状,无法正常走路、吃饭,甚至影响睡眠。医师指出,注射肉毒杆菌可以降低肌肉张力,若合併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帮助大脑讯号传递到四肢,活动能力可恢復7到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