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过度捕捞的搜寻结果,共68笔
台湾珊瑚正在衰退!环团实际调查发现,因频繁渔业活动,小琉球及澎湖南方四岛珊瑚处于颓败中,多处珊瑚礁都被藻类大量覆盖,甚至澎湖知名潜点「紫色薰衣草森林」,昔日珊瑚群紫色花海,如今只剩白色骨骼残骸,一片死寂。
绿色和平指出,根据统计,小琉球海洋保护区去年出现291件违规捕捞、採集等行为,却一件都没结案,南方四岛国家公园抓到逾百件违规,不到一半被处分,环团呼吁强化对违规渔船执法及监控,专家则建议参考夏威夷经验,保护能促进珊瑚生长的草食类鱼种,才不会让海洋保护区沦为空壳。
海洋委员会15日在高雄举办「2025海洋环境管理国际交流研讨会」,吸引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印度等9国47位国际专家,以及美国环保署、美国海岸防卫队、日本海上灾害防治中心等重要机构代表,超过300人与会。会中并见证台湾与印尼哈比比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象徵「印太海废治理合作平台」首份国际合作文件,成为海委会成立以来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为凝聚全球海洋保护共识、深化国际合作,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今(15)、明(16)两日举办「2025海洋环境管理国际交流研讨会」,邀集台湾及美、法、日、韩、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9国、共47名专家学者齐聚,更有美国环保署等重要机构共襄盛举,吸引超过300名与会者共同参与。
屏东县小琉球肚仔坪潮间带因海胆族群过度扩张,危及珊瑚礁生态系平衡,屏东县政府24日在肚仔坪核心区移除约2000颗海胆,缓解「海胆荒礁」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垦丁海域喜见鲸鲨,有潜水教练日前带团在恒春半岛西海岸潜水,遇到一只约3米长的鲸鲨,一行人与鲸鲨共游10多分钟,鲸鲨才慢慢往更远处游走,让一群伴游者超惊喜。
联合国贸易暨发展署(UNCTAD)周三(4日)发布报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恐扰乱海鲜商品贸易,也将导致美国仰赖进口的海鲜涨价。
印尼北加里曼丹省(Kalimantan Utara)连日暴雨导致河水暴涨,部份淹至高脚屋,本周三(28日)一名怀孕8个月的孕妇穆妮拉(Munirah)在家中准备午餐时,遭鱷鱼攻击丧命,震惊当地。
澎湖西南海域近日有潜水者遇上成千上万尾白尧及丁香,从水面到水下10米形成鱼柱奇观,并像龙卷风般不停地旋转,以期吓走掠食者。澎湖潜水业者叶生弘猜测,或许这就是近来澎湖海域频频发现「温柔的巨人」鲸鲨踪影的原因,追逐这些食物而来。
大陆《人民日报》16日报导,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以来第五年,长江禁渔,关乎沿岸20多万退捕渔民生计。渔民上岸后,生活过得怎么样?而沿江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也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部水产试验所继2023年5月成功获得土魠鱼受精卵、培育鱼苗至孵化后第50天之后,近期进一步掌握土魠鱼陆上养殖技术,目前育成天数已超过600天,体重已达6公斤以上,并发现成熟的卵巢与精巢,可见土魠鱼人工完全养殖指日可待。
澎湖县政府基于保护丁香鱼产卵母鱼,在与相关研究单位和机关、产销班渔民等共同协商后,採纳渔民提议试办自主延长禁渔期,藉此让丁香鱼有更为充足的生长空间,公告今年度丁香鱼採捕禁渔期提早从4月20日起至6月1日止,同时画设自主管理禁渔区,吁请从事灯火作业的棒受网、焚寄网渔船避免进入该海域作业,提供鱼群安定的生息环境。
占有国内99%以上丁香鱼市场的澎湖县,今年为因应近年异常气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基于保护丁香鱼产卵母鱼必要性,澎湖县政府将2025年度丁香鱼採捕禁渔期提早并延长为4月20日起至6月1日止,同时划设自主管理禁渔区。
随着春季来临,海水温度逐渐回升,苗栗西海岸一带进入海钓旺季,近日有钓客在龙凤渔港附近海域钓获多尾大型鱼类,包括1尾重达20斤的红甘,及1尾17斤的大鮸鱼。由于目前是部分鱼类的洄游季节,渔港附近海域渔获丰富,吸引眾多钓客前来。
随着春季来临,海水温度逐渐回升,苗栗西海岸一带进入海钓旺季。近日,钓客在龙凤渔港附近海域钓获多尾大型鱼类,包括一尾重达20斤的红甘及一尾17斤的大鮸鱼,引起当地钓友关注。由于此时为鱼类迴游季节,渔港附近海域鱼量丰富,吸引不少钓客前来。
海洋中,拥有数以万计的生物,每一个都占有重要的角色。「海草」若比拟为人体器官,就是海洋中的『肝臟』。海草扮演着过滤、稳定及支持生物健康的重要角色,但根据统计发现,全球海草床正以每年1.5%的速度减少;自1930年代起已消失30%的面积。专家警告,若不积极保护及復育,恐对全球造成3大影响!
在四接环评前,协和电厂土壤就被揭露「多氯联苯」、「总石油碳氢化合物」超标,环团昨前往环境部大门喊出「土地污染一大片,两眼一闭没看见」口号,再爆料电厂土壤还有多项重金属超标问题,台电却在环说书称低于管制标准,且林右昌时期的基隆市政府早在2017年发现土壤「总石油碳氢化合物」超标,即便2019年解列,2021年污染却持续,怀疑市府有包庇之嫌,呼吁基隆市长谢国梁不要「林规谢随」尽速进厂查证。林右昌幕僚则表示依法行政,环境部已说明。
台湾近10年渔业产量由2014年140万吨降至2023年89万吨,鱼价「涨」声不断,水产试验所沿近海渔业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致衔表示,除渔获量锐减影响外,可能与后疫时代的全球通膨有关,可透过推广「地产地销」观念,鼓励消费者多选择本土捕捞与养殖鱼种。
台湾渔业资源面临枯竭危机,渔获量3、40年来雪崩式下滑,台中渔民嘆高经济价值鱼类掉7成,年收蒸发6成,忧心渔获量恐难止跌。台中市渔船及渔民互助协会理事长陈建钰表示,近年来渔获量已探底,政府辅导渔船转型应有配套,否则单靠渔民单打独斗,难闯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