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重症病人的搜寻结果,共79笔
「外科医师是用手做事,像人做上帝的工作」。耕莘医院一般外科主任级医师冉祥俊,从医超过40年,开过逾万台刀,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对外科有憧憬,认为外科医师手里拿刀,神气又神奇。热爱外科的他,曾2次因开刀到半夜,开车回家路上险些出意外。为确保安全,曾经有10几年,每周有4天睡在开刀房。对他来说,这是有使命感的工作,病患的鼓励就是他前进的力量。
为缓解急诊壅塞,卫福部试办假日轻急症中心(UCC),让轻症患者在周日、国定假日就医,上路首日全台仅255人就诊,人数不多。健保署表示,未来会加强宣导,也需地方卫生局、医师团体、各医院共同推广。专家则认为,卫福部可统整假日开诊的基层诊所,帮助民眾分流就医。
卫福部长石崇良上任后,着手推动一系列改革,包括试办「假日轻急症中心」,以及未经转诊到大医院看病,将提高5成自付额、即1200元,心臟血管外科医师吴欣岱指出,这些议题一口气丢出来让她吓了一跳,呼吁「医疗同仁,安全带请繫紧」,其中她最期待轻症和重症病人通通挤在一起排队的扭曲现象,能获得改善。
为纾解大型医院急诊壅塞问题,卫福部健保署今天(29)公告「全民健康保险周日及国定假日轻急症中心(UCC)试办计画」,公布首波13家设置地点,包括台北3家、新北2家、桃园4家、台中2家、台南和高雄各1家,本周末上路,试办到明年底。
医学中心正面临人力流失衝击,台大前感染科医师林氏璧感嘆,这几年「5大皆空」,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急诊科,这些辛苦又赚不了钱的科别招收住院医师困难,医学系毕业生不是离开医界,就是选择较轻松的医美。林氏璧认为上位者应该要努力创造合理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不能让这种畸形的人才分配持续下去,「真的蛮担心老了之后,会是谁来照顾我们?」
少子化衝击下,儿科人力流失严重,除了住院医师「招不满」,年轻医师完训后也纷纷从医学中心出走。臺北荣总院长陈威明指出,目前儿科住院医师招募状况稳定,但今年4个儿科总医师「都留不下来」,选择到基层开业、不留在医学中心,未来会继续努力,给予合理薪资及必要调整。
代挂号乱象凸显分级医疗问题,卫福部不排除对未转诊赴大医院者收取50%部分负担。医界认为,此举能让大医院专心处理急重难罕病人,但恐造成民意波动;民团担忧,癌症病患化疗就可能长达半年以上,而行动不便者因诊所缺乏无障碍设施,也无法在基层就医,此举恐惩罚到重症病人、身障者,导致健康不平等。
桃园市消防局积极推动救护资讯系统升级,将原有的「救护云端作业平台」全面转换至内政部消防署推动的「紧急医疗救护智能平台─救急救难一站通」。消防局表示,新系统能即时上传病患生命徵象与后送资讯,并同步通知接收医院,协助急诊室及早启动医疗机制,达到「送医过程如同到院」的目标,提升市民紧急医疗救护效能,预计今年11月正式上线启用。
超级白急诊医师昨转贴网友社群媒体上的贴文,该网友透露白班医师一上班就张贴公告,表示「本急诊目前护病比1:13,若不耐久可以到附近其他急诊(永耕、慈济)就医」。双和医院回应,本周通报消防局满床次数已达22次,乃新北地区医学中心壅塞之最。卫福部长邱泰源则表示,我们马上去了解,一定不容许有违反规定的事情发生。
72岁林先生因冠状动脉阻塞及瓣膜性心臟病,11年前接受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及生物瓣膜置换手术,去年血管完全阻塞,转至台中荣总治疗,医师诊断为重度心臟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决定进行「高风险复杂性心导管手术」,术后心臟功能逐步恢復,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80岁长者免巴氏量表可申请外籍看护,预计7月底8月初上路。为避免排挤重症家庭权益,劳动部、卫福部将建立「绿色通道」,优先让重症个案加速审查,目标1天内完成,卫福部长照司司长祝健芳表示,重症对象认定,目前确定包括70~79岁癌症四期病人。
新冠疫情暴增,疾管署预估6月底、7月初达高峰,单周就诊人次恐上看逾20万人。今年初流感造成急诊塞爆,外界不免担忧惨况重演。北部医院急诊医师指出,近期急诊就诊人数确实增加,新冠阳性率也上升,担心疫情爆发造成再度壅塞。医院指出,会加强调度床位、调配人力支援,确保医疗量能充足。
长期卧床的病患也可能面临罹患癌症的风险。创世基金会苗栗分会去年底照护的一位51岁女性,因长期卧床24年,突发性大量阴道出血紧急送至大千综合医院急诊。经检查后,确诊为子宫颈癌第3期。所幸在大千医疗团队的积极治疗与悉心照护下,病患成功康復,并于3个月后顺利出院,返回创世基金会继续接受安养照护。
智慧医疗在后疫情时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提供病人更即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致力于智慧医疗的创新和发展,荣获美国《Newsweek》「2024 World’s Best Smart Hospitals」、「World’s Best Hospitals」之双项殊荣,取得「EMRAM Stage 7」再认证、「INFRAM Stage 7」与「AMAM Stage 6」之认证;同时荣获美国HIMSS「数位健康指标(DHI)」全球冠军,不仅为台湾智慧医疗带来新的里程碑,更为全球医疗科技进一步奉献一份力量。
健保署实施医院个别总额,台北区预计4月上路,台大、新光医院酝酿,将调涨挂号费、减少门诊、延后非紧急手术时间等,因应新制带来的财务衝击。卫福部部长邱泰源今日(17)强调,据了解台大、新光并没有「调涨挂号费」的计画,只要医院做好管理,盈余一定会增加,急重难罕也会得到更好的照顾。
医院个别总额即将全面实施,民团分析,从好的方向来看,新制可能会让医院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稳住健保点值,但也可能衝击医疗品质,挂号看诊更困难、自费项目变多,手术被延后等,都会影响民眾就医可近性,政府应严密监测。
天气寒冷加上流感病毒肆虐,造成各医院急诊壅塞,让医护绷紧神经停休备战,彰化基督教医学中心挺过病人潮,近日开始出现空床,考量让护理师等工作人员能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再出发,总院长陈穆宽宣布,今(5)日起,神经加护病房9床将暂时关床,急诊加护病房月中也会关闭部分床位,让长久未排年休的护理人员,能轮休放假。
医院急诊壅塞未解,引爆医护怒火,病患们「一床难求」也让医护人员们几近崩溃。国民党立委洪孟楷今(2日)在脸书说,急诊量能要对症下药,政府高官们听听第一线人员的心声吧,他并分享一位来自直辖市的资深消防人员,就本身在第一线目击的情况后,所提供的2大建议,包含趁此时执行救护车急诊就医分级收费制度、推敬老卡、身心障碍人士、其它相关有点数之民眾,点数可用于计程车急诊使用。
各大医院的急诊壅塞持续延烧,医疗工会联合会更是怒批,崩坏的失速列车继续向前奔驰,但卫福部的大脑袋们还在持续「已读乱回」。对此,内分泌新陈代谢科医师许哲纶无奈表示,急诊挤爆只是医疗崩坏的冰山一角;台湾医疗缺的不只是分级。此外,他还透露,其实不只医师、护理师,现在医院的员工都在全员逃走中。
全台医院急诊壅塞,卫福部长邱泰源26日临时视察台大、和平、亚东、部立台北及双和医院,「突击」院内门诊与急诊住院比率的调控、医护人力等。他表示,目前看来候床人数及医护人力都回到平常范围,为落实分级医疗的分流,将建立民眾版的就医指引,让民眾知道什么症状要去哪里看病。但医院基层人员私下抱怨,邱的视察只是听取报告,然后称状况已趋缓,根本在作秀,无助医护人力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