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预防癌症的搜寻结果,共99笔
在高龄化与癌症并行的时代,「免疫力」是维持健康与长寿的关键。林口长庚医院肿瘤科谢佳训医师于「预防医学 银髮乐龄照护讲座」中,以故事方式解说艰涩医学概念,指出免疫系统每日运作不息,负责抵御外来病原、清除异常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防护网,若失衡、老化或长期发炎,将使身体无法辨识癌细胞,增加肿瘤风险。
地瓜叶是麵店常见的烫青菜。中医师罗佩琳表示,地瓜叶含多酚、绿原酸等营养素,具清热解毒、稳血糖、抗发炎,与预防大肠癌、乳癌、肺癌的潜力,她每周必吃3次以上,但地瓜叶属性偏凉,不宜凉拌或生食,且因含维生素K与高钾的特性,肾臟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剂患者,不宜大量食用。
常觉得累,小心身体处于慢性发炎状态中。营养医学医师刘博仁表示,慢性发炎如同星星之火,会渐进伤害血管内皮、干扰胰岛素与粒线体功能,加速老化与提高糖尿病、癌症风险,建议从「吃、补、睡、动、心」5面向来改善,饮食多蔬果有好油,更要运动、睡得好与适时纾压,这同时也是长寿之道。
洋葱是平价又耐久放的蔬菜。内科医师傅裕翔表示,洋葱富含槲皮素、硫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素,有助于预防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研究也发现,第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生吃100克的生洋葱,能降低血糖;营养师薛晓晶提醒,洋葱表面乾燥的外皮,是槲皮素含量最高的地方,有助于预防流感与新冠病毒感染。
不少人有白头髮的困扰,但未必是坏事。日本最新研究发现,冒出白髮时,可能代表身体在启动抗癌机制。研究指出,当黑色素干细胞受损时,会启动自我毁灭模式,停止供应黑色素,进而形成白髮,相反地,如果这些受损的干细胞没有被清除,依旧持续分裂,最后可能演变为黑色素瘤,也就是一种皮肤癌。
台湾的莲藕採收时期横跨夏秋冬季,台北农产指出,莲藕是水生植物莲花的地下茎,由莲鞭膨大形成,富含淀粉。台湾癌症基金会则表示,莲藕内藏丰富维他命C,保护身体免于受到活性氧的伤害,还有纤维质、多醣,可提高免疫力,进而帮助预防癌症。
下班回家整个人累瘫,吃外食又贵桑桑,不妨来碗简单的番茄鸡蛋麵,一次兼顾美味与营养。农粮署表示,番茄除了可生吃、也适合入菜料理。营养师高敏敏则指出,番茄所含的茄红素为脂溶性,搭配油脂加热更易释放,可提高2到3倍吸收率。
癌症是国人头号杀手。营养医学医师刘博仁表示,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包括十字花科蔬菜、菇类、姜黄与Omega-3脂肪酸,对预防癌症有帮助,而且很容易融入日常饮食,尤其是菇类富含β-葡聚醣,可增强免疫力,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吃菇1次,乳癌风险可下降3成以上。
全球每年近200万人确诊大肠癌,即使化疗、放疗、手术治疗技术进步,患者肿瘤切除后仍可能復发。《新英格兰医学期刊》17日登载一项与肠癌有关的瑞典大型研究,美国家户常备的非处方药物阿斯匹灵能让部分的大肠直肠癌患者復发机率降低55%,每天服用160毫克即可,但务必由医师综合诊断方能决定是否用药,万一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恐危及性命。
葡萄富含花青素等多种营养素。营养师陈冠蓉表示,除了果肉,葡萄皮和籽,同样含有丰富的多酚、槲皮素,有助于改善粥状动脉硬化、预防癌症、延缓失智,建议可加无糖优酪乳,打成葡萄优酪乳饮用,连皮带籽一起吃下肚,让营养吸收最大化。
台湾每年约新增1万7千多位大肠癌患者。一项涵盖近64万名参与者的研究发现,每天摄取最多十字花科蔬菜的人,与摄取量最少的族群相较,罹患大肠癌风险可以降低17%,研究更指出,每天只需摄取约20公克的十字花科蔬菜,罹癌风险便能「显着下降」。
位于日本九州最南端的鹿儿岛,是日本数一数二的长寿地区。每10万人当中的百岁以上人瑞人数远高于全日本平均。根据去年9月的统计,鹿儿岛县人瑞多达2025人,创歷史新高。鹿儿岛读卖电视台近日访问当地两位人瑞,一探他们的长寿秘方。
令人闻风丧胆的「癌症」,及早预防即可降低罹癌风险。以大肠癌为例,卫生福利部统计,大肠癌位居癌症发生人数的首位长达十多年;根据108年癌症登记资料显示,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肠癌,而国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终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肠癌。长期关注国人健康的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盼望提升国人预防意识,于7月1日举办「预防医学 肠识讲座」,邀请专家传递「肠」识新知,一起「肠」保安康。
预防癌症定期健检是关键,昕新智慧诊所院长兼新光医院健康管理部主任朱光恩医师 呼吁,民眾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例如大肠镜筛检、肺癌筛检等,提早发现病灶进行妥善处理,更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
有时候突然感觉身体累累的,其实是身体发出的警讯!基因医师张家铭引述2025年最新一篇医学期刊的内容,称人体中的巨噬细胞会根据每个人的作息、饮食、压力与情绪,做出「发炎」或「修復」的选择,不仅是预防癌症的重要角色,也可能是癌症帮凶。
卫福部日前公布去年10大死因,癌症蝉联43年居冠,死亡率前3名依序为肺癌、肝癌、大肠癌。其中大肠癌在台湾的发生率高居亚洲第一,且年轻化越来越明显,基隆长庚胃肠科主治医师钱政弘直指,和饮食文化有关,像是爱吃加工肉品、甜食或手摇饮,以及宝特瓶、纸杯溶出的塑胶微粒,都是罹患大肠癌的关键。
癌症持续蝉联国人10大死因第一,日常饮食习惯对预防癌症来说相当重要。日本癌症治疗权威医师佐藤典宏指出,摄取正确的食物,的确能有效降低罹癌风险,他列出14种抗癌食材,在一般超市都买得到,同时也建议远离超加工食品,避免增加罹癌机率。
癌症是国人头号杀手。肿瘤科医师廖继鼎表示,喝水可能是最简易与便宜的防癌方式,哈佛大学一项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哈佛大学一项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每日饮水达2500c.c.、约10杯水的族群,相较于喝1300c.c.者,能降低49%罹患膀胱癌的风险,也有研究发现,喝足够的水,有助降低大肠癌或乳癌的风险。
看似不起眼的大蒜,其实大有好处。肾臟科医师分享有位67岁男子,因肾臟病就医,意外发现罹患末期淋巴癌,歷经艰辛的化疗后,他建议男子多吃大蒜来保健,男子照着做,至今一年半,癌症都没有復发,而大蒜不只对预防淋巴癌有帮助,对预防乳癌、肺癌、胰臟癌等多种癌症,也有好处。
随着网路资讯快速传播,不肖业者打着健康疗效名义贩售商品误导消费者,高雄市政府卫生局近日查获一名业者在网路平台销售「手炼」,并夸称具有「治疗气管、喉痛、偏头痛、眼疾」及「预防癌症、改善心肺功能」等多项医疗效能,已明显违反《药事法》,可处新台币60万元至2500万元罚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