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黄建寧的搜寻结果,共28

  • 创泓科技秀VLM 抢无人载具商机

    创泓科技秀VLM 抢无人载具商机

     创泓科技(7714)18日参加台北国际航太暨国防工业展,董事长黄建寧表示,今年展示新研发的VLM(Vision- Language Model,视觉语言模型),整合视觉及自然语言,搭配辉达Jetson Thor平台,以及反制、反干扰即时监控系统。准备抢攻无人载具、无人机的商机。

  • 医教新视野 中山医大论坛聚焦气候变迁挑战

    医教新视野 中山医大论坛聚焦气候变迁挑战

    台湾长期面临高温、空污与传染病压力,医疗现场挑战严峻。台中中山医学大学6日举办「气候变迁与医学及教育国际研讨会」,聚焦气候变迁对医学教育、临床实务与公共政策的影响。校长黄建寧表示,气候变迁已从环境议题转变为健康威胁,医学教育不应仅止于诊断与治疗,更需理解其对健康的衝击,并具备跨领域合作能力。

  • 阿公阿嬷高唱Do Re Mi 长者用歌声练肌力、防呛咳

    阿公阿嬷高唱Do Re Mi 长者用歌声练肌力、防呛咳

    阿公阿嬷高唱Do Re Mi,不只是唱歌,更是守护长者喉部吞咽功能,中山医学大学携手声乐家廖淑玲,「乐龄增肌Do Re Mi」喉部肌力歌唱训练课程,透过发声技巧训练,同时加强与吞咽功能相关的颊肌、唇肌、舌肌及横膈肌肌力,让长者展开歌喉就能HOLD住发音和进食的肌力。

  • 中山医引进AI技术应用医学教育 提高精确度与效率 学生参与实际竞赛累积挑战赛事的宝贵经验

    中山医引进AI技术应用医学教育 提高精确度与效率 学生参与实际竞赛累积挑战赛事的宝贵经验

    AI人工智慧正快速改变各行各业,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在数位浪潮的推动下,台中中山医学大学以科技应用与教育创新为核心,重新规划医疗人才的培养方式。校方表示,透过AI技术融入课程与实务,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亦能掌握健康大数据分析技能,并能运用沉浸式技术模拟临床场景,以应对未来智慧医疗的需求。

  • 糖尿病年轻化 新型肠泌素救治

    糖尿病年轻化 新型肠泌素救治

     我国糖尿病人数超过250万人,2030年恐直逼300万人。医师指出,糖尿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且与「肥胖」息息相关,年轻糖尿病友长期暴露在高血糖下,造成的共病与死亡风险大增,近年「新型肠泌素」成为治疗新趋势,能同时控制血糖及体重。

  • 糖尿病年轻化危机!新型肠泌素助摆脱「糖胖」恶循环

    糖尿病年轻化危机!新型肠泌素助摆脱「糖胖」恶循环

    我国糖尿病人数超过250万人,受到超高龄及糖尿病年轻化影响,2030年糖尿病人数恐直逼300万人。医师指出,糖尿病年轻族群肥胖比例更高,长期暴露于高血糖,造成的共病与死亡风险也大增,「新型肠泌素」成为糖尿病治疗新趋势,能同时控制血糖及体重。

  • 学术资源共享 中山医大、中教大打造多元跨域学习平台

    学术资源共享 中山医大、中教大打造多元跨域学习平台

    臺中中山医学大学与国立臺中教育大学今日上午正式签署「跨校辅系及双主修合作协议」,透过学术合作与资源共享,提供学生更多元的学习选择。此合作让学生可自由选择双主修或辅系,拓展跨学科专业知识,提升竞争力,并培养跨领域人才,以符合多元产业需求。这也是中山医大继与中兴大学、东海大学合作后,再次推动的学习机制。

  •  薪资连两年调整 中山医大旺年会激励教职员再创高峰

    薪资连两年调整 中山医大旺年会激励教职员再创高峰

    台中中山医学大学以跨领域创新教学、师生卓越的学术与竞赛表现、大学社会责任的深耕实践,以及校园永续发展的亮眼成果,成功通过效期六年的校务评鑑。同时,附设医院去年也因应医学中心评鑑,在医疗品质、病患安全及创新研究方面持续精进,展现全体医护和行政人员对病患安全与服务品质的全力投入。

  • 中山医大校友捐赠50万奖助学金  助弱势生勇敢逐梦

    中山医大校友捐赠50万奖助学金 助弱势生勇敢逐梦

    为推动教育永续发展,协助经济弱势学生实现梦想,台中中山医学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学系校友林月惠与立富畜牧场负责人刘芸富伉俪,于今(27)日捐赠新台币50万元奖助学金,资助母校医学科技学院中经济弱势及学业表现优异的学生。捐赠仪式在中山医大诚爱楼举行,由校长黄建寧代表受赠,医学科技学院院长余丰益、校友总会理事长吴定中、主任秘书王祖兴等人共同见证了这份暖心的支持与爱心。

  • 中山医校友会 卫福部次长林静仪穿制服巡礼校园

    中山医校友会 卫福部次长林静仪穿制服巡礼校园

    中山医学大学校友总会昨天举办64周年校庆的校友回娘家活动,校友们、包括卫福部次长林静仪等人都穿上当年的制服重新校园巡礼,晚间席开113桌,台中市长卢秀燕等人到场同乐,场面相当热络。

  • 中山医大64周年校庆  展现医学、人文教育初心与健康平权使命

    中山医大64周年校庆 展现医学、人文教育初心与健康平权使命

    台中中山医学大学今日举办64周年校庆暨创办人日特展开幕,回顾创办人周汝川博士及周张不女士的创校歷程与教育理念。特展以校训「诚、爱、精、勤」和「医人、医病、医心」理念为核心,并结合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3「健康与福祉」,规划「传染病照护回顾展」,展现该校及附医在医学教育、公共卫生与医疗平权的贡献。活动特邀卫福部政务次长、校友林静仪与会致词,并由臺湾公卫学生联合会献唱公益歌曲《一样As Usual》。

  • 糖尿病女严控饮食 视网膜仍恶化 靠1招揪飙血糖元凶

    糖尿病女严控饮食 视网膜仍恶化 靠1招揪飙血糖元凶

    台湾约250万成年人罹糖尿病!据最新统计,我国糖尿病盛行率达10.6%,2030年糖尿病患者恐突破300万人。医师提醒,2040年预估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将增加3.7倍,糖尿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併发症恐提早找上门,日常血糖监测为关键,呼吁糖友可透过「连续葡萄糖监测(CGM)」制定个人化治疗,在日常中轻松控糖。

  • 东海大学医疗系统联盟实践跨域整合 首颁医疗科技奖项

    东海大学医疗系统联盟实践跨域整合 首颁医疗科技奖项

    为表彰在智慧医疗与科技创新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东海大学医疗系统联盟举办首届「医疗科技系列奖项」,同时,匯聚产官学专家,探讨医疗永续与数位医疗趋势,促进跨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展现台湾医疗科技的创新实力。

  • 中山医大校长黄建寧 荣获医疗科技杰出贡献奖

    中山医大校长黄建寧 荣获医疗科技杰出贡献奖

    医疗系统联盟(Healthcare Systems Consortium, HSC)为表彰在医疗领域与教育行政优秀的个人及团体,2024年首度举办医疗科技系列奖项评选,其中「医疗科技杰出贡献奖」,日前由中山医学大学(中山医大)校长黄建寧获得,成为该奖项的唯一得主。

  • HSC「医疗科技杰出贡献奖」 贺中山医大校长黄建寧创新高龄与台湾智慧医疗

    HSC「医疗科技杰出贡献奖」 贺中山医大校长黄建寧创新高龄与台湾智慧医疗

    医疗系统联盟(Healthcare Systems Consortium, HSC)为表彰在医疗领域与教育行政优秀的个人及团体,2024年首度举办医疗科技系列奖项评选,其中「医疗科技杰出贡献奖」由中山医学大学校长黄建寧获得,成为该奖项的唯一得主。黄建寧带领的中山医大暨附设医院在智慧医疗应用与高龄健康照护方面的创新突破,成为获奖的重要关键。

  • AI Day工作坊 引领智慧医疗新趋势

    AI Day工作坊 引领智慧医疗新趋势

     在2024年6月至8月,由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台湾人工智慧协会(TAIA)、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及中山大学医学院联合主办的「AI Day医疗大语言模型(LLM)实作工作坊」系列活动成功举办。这些活动分别在台北、高雄和台中举行。

  • 中山医大合作工研院XR-OSCE计画 提升医疗技术共创双赢

    中山医大合作工研院XR-OSCE计画 提升医疗技术共创双赢

    中山医学大学暨附设医院携手工业技术研究院生医与医材研究所,共同推动智慧医疗研发服务的落地应用及人才培育计画。8月2日下午,双方在中山医大进行签约仪式,未来将结合技术优势与临床端实务经验与医材市场需求,落实智慧医疗技术于实际医疗服务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规划专课培育具医材研发实战能力的医疗人才。

  • 中山医大与宝岛光学6业者签MOU  打造高龄产业医疗量能生态圈

    中山医大与宝岛光学6业者签MOU 打造高龄产业医疗量能生态圈

    中山医学大学(中山医大)27日与永立荣生医、媚登峰集团、宝岛光学、仁宝电脑、合盈光电,及亚果游艇等6家厂商,共同签署「产学研合作共创的合作意愿书(MOU)」,携手为新创产业打造最佳的孵育机制。

  • 中山医大携跨域企业领军亚健康 研创高龄产业生态圈

    中山医大携跨域企业领军亚健康 研创高龄产业生态圈

    中山医学大学为113年中部唯一取得经济部中小及新创企业署「高龄产业新创加速器计画」的医学大学,今日发布与永立荣生医、媚登峰集团、宝岛光学、仁宝电脑工业、合盈光电科技和亚果游艇,共同签署产学研合作共创MOU(合作意愿书),携手为新创产业打造最佳的孵育机制。

  •  中山医大民俗医疗论坛 多元视角探究破除迷信色彩

    中山医大民俗医疗论坛 多元视角探究破除迷信色彩

    中山医学大学于端午连假期间举办为期两天的民俗医疗论坛,会中邀请中研院及大学院校学者,和民间公庙、道坛的仪式专家及中医师与会分享,透过多元视角探究民俗医疗所展现的诸多面向,及其提供的社会功能、文化内涵、心灵疗癒等无法被现代医疗所取代的独特性。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