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其政權走向衰敗,僅歷經數代皇帝,但在制度設計上卻有其獨到之處。清初建立的「八旗制度」成為支撐政權的核心結構,而其中最具權力的一群人,正是「旗主」,不僅擁有軍政實權,甚至掌控旗人命運,權勢之大,讓無數重臣都不得不低頭。
根據《搜狐網》報導,不少人總認為,在皇帝之下應該是宰相、權臣或大將軍,這在歷朝歷代的確常見,但清朝卻出現了一種非典型的權力階層「旗主」,他們並非靠皇帝寵信上位,而是因八旗制度而享有極高地位。
八旗制度將軍政、民事與軍隊緊密結合,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每旗都有其旗主,地位極高,其中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更由皇帝親自統轄,地位至上;下五旗(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則由貝勒與王爺管理。
旗主在旗中具有絕對控制權,他們不僅管理旗人軍務與行政,還掌握旗奴的生殺大權,包括財產、婚姻乃至生命都受其控制,清初著名大臣范文程便曾身陷旗主權勢之下。范文程乃名門之後,是皇太極與順治重用的重要謀士,然而他所屬的鑲白旗旗主多鐸,看上了他的妻子,竟強行奪人。此事驚動朝廷,皇帝雖不滿,最終也僅要求多鐸賠錢了事,顯見其權勢之高。
雖然清朝皇帝曾多次嘗試限縮旗主的權力,但因為八旗是軍隊和政權的核心,旗主的地位是制度所決定的,就算是皇帝也需權衡三分。對一般旗人而言,能進入上三旗簡直是難如登天,這也使旗主成為旗中真正的貴族階層。
然而,到了清朝中後期,八旗日漸衰弱,旗人腐化無能,旗主的權勢也隨之式微。入關之初的戰無不勝已成過眼雲煙,晚清更頻繁出現割地賠款、列強入侵,八旗早已無力支撐帝國命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