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法人表示,因應地緣緊張情勢及可能帶來的通膨疑慮,建議可配置商品原物料部位對沖後市不確定風險。

從資金流向觀察,據統計,上周大宗商品ETF吸引逾45億美元資金流入,是平時一個月的資金量,也比同期間股票、債券ETF流入的38、23億美元還高。此外,俄烏戰爭與油商退出俄國與可能制裁措施,刺激原油價格大漲。

復華全球原物料基金經理人胡家菱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3月會議仍未大幅增產,預期上半年原油供需將維持緊張態勢,原油價格將在百美元以上高檔區間震盪,有利能源股表現。

各國陸續祭出經濟制裁,也推升了工業金屬價格出現狂飆。供給受限,再加上各國在疫情趨緩後復工帶動工業金屬需求回升,目前看好因新能源題材帶動需求增量的銅、稀土、鋰。

鋒裕匯理投信表示,面對通膨延燒,可留意的投資策略之一即與通膨具連動特質、具較高股利率的實質資產產業,例如基礎建設、原物料等,進而掌握通膨時代的優勢價值。

實質資產除了受惠通膨趨勢,亦具備相對較高的股利率。在當前動盪的環境中,地緣政治風險推動了商品價格高漲和高通膨壓力,而實質資產近期表現證實了擁有相對抗跌的實力。景順投信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實質資產基金來追求在通膨環境下的領先表現。

根據統計,實質資產在21世紀後的四段物價上升期間,包括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和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平均報酬率皆優於全球股票與全球債券,實質資產平均表現超越全球股票達510個基本點、超越全球債券更達1,240個基本點,報酬率確實優於股票與債券,使得實質資產能成為在通膨環境下的投資避險利器。

元大實質多重資產研究團隊表示,現階段能源股具有雙重避險的功能,能夠同時應對高通膨和地緣政治風險,而且評價面相對低廉。

#表現 #通膨 #因應 #緊張 #地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