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選舉民調大概都會問「如果明天就是投票日,請問您比較可能會投給誰?」然後就拿這個問題的百分比公布出來當成是「投票預測」,但這個不是選舉預測。做選舉預測研究的人其實更在乎那些沒有明白表示要投誰的人的可能投票傾向,因為唯有分析這個未知黑洞,判斷未表態者的投票傾向,那才是選舉預測。所以現在滿天飛舞的民調數字幾乎都沒有意義,都在混淆視聽,而陷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詭異糾結。已經不是選舉預測,又偏偏說得活靈活現,等到選舉結果揭曉,和實際開票結果差異一出來,馬上「假民調」的帽子就砸過來。就這樣,社會大眾對民調數字真是又愛又恨,相信與不相信也只在一線之隔。

只是「存在即合理」,這個現象存在,所以顯然這些在詮釋上可能有所偏差的數據,對於一般民眾還是有影響力的。雖然說「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但一般民眾也還是會受到其他訊息的影響,來「判斷」民調數據的可信度。以前,是造勢場合的人氣和熱絡程度,現在還要加上網路聲量。如果造勢人氣爆棚,支持者士氣高昂,再加上網路聲量的加持,很容易就去形塑一個「翻轉」的氣氛。

這次地方選舉,國民黨的氣勢變化就很好地演繹了這個邏輯。選舉初期,除了新北侯友宜和宜蘭林姿妙有穩定領先的氣勢與印象外,大概沒人看好國民黨其他選區的選情。那個時候,十有八九都認為國民黨早就被打趴,民進黨在這次縣市長選舉根本是躺著選都會選贏,連民進黨自己都這樣樂觀以待。只可惜天不從人願,倉皇往南流浪的韓國瑜,原本是匹死馬,卻在幾個月的時間內給醫活了。

不只醫活,還馬嘶斜日朔風急地引起「韓流旋風」,所到之處都拉抬起國民黨候選人的聲勢。不僅是網路聲量高,連續兩場在傳統綠營票倉地區的造勢活動,都讓人瞠目結舌,不敢置信這是國民黨候選人能有的場子。但就是這樣的氛圍,讓不分藍綠的民眾認為韓國瑜領先的民調訊息變得可信,附帶地也似乎讓其他地區的選情翻轉變得可信起來了。

信心這件事情很玄妙,不是單方面高喊黃金交叉或者穩定領先就能夠說服自己和別人,更多時候是對手的反應。民進黨上自總統下到參選人,似乎都直接間接地承認這次地方選舉「選得很辛苦」,從一開始的睥睨群雄,到現在的低聲下氣,更加「暗示」民進黨選情不佳,又反覆循環地強化前述民調加氣勢的複合效應在選民心中的印象。

這場選舉實在很「非典型」,國民黨和民進黨調了個位置,而國民黨的招牌幾乎完全被韓國瑜給取代,頗有一人抵一黨的氣勢。這場選舉是韓國瑜vs.民進黨,不是國民黨vs.民進黨,而我個人的觀點,無從預測誰輸誰贏,但「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民進黨當時沒能壓制住韓國瑜,如今風勢浪潮都已經起來,這場選舉的贏家是韓國瑜,隨之而來會被大浪衝擊的就是國、民兩黨的權力結構,應該已經是定論了。

(作者為淡江大學教授兼全球發展學院院長)

#韓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