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李登輝7月30日晚間於台北榮總病逝,享耆壽98歲。對於李登輝一生功過,目前政壇多數看法認為,李登輝對台灣民主是有其貢獻的。但有粉專評論分析李登輝,認為「總統直選」不能全然歸功李登輝,「那只是政治強人為求掌握權力的政治手段而已」。

總統府31日表示,蔡英文總統決定,在台北賓館設置追思會場,自8月1日起對外開放至16日,每天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供民眾悼念。

臉書粉專「逆風的烏鴉」1日PO文談到李登輝的民主改革,稱其最被拿來稱道的有兩個,「一是國會全面改選,二是總統直選」。對前者表示同意,但後者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粉專先是直言分析結論,從政治制度上看,「總統直選」從不等於「民主」。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南美洲那些和美國一樣採總統制的國家,雖然總統直選了很多年,但其實民主化的程度卻不高。反觀大多數老牌民主國家甚至美國,總統直選的反而很少,甚至有國家元首採君主世襲制的。

或許會有人反駁,「那是因為他們採取內閣制」。沒錯,這就是正解。總統直選無否無關一個國家民主與否,主要是政治體制和法治、人權保障等其他方方面的問題,才是與民主化直接相關的,與總統直選「毫無關係」。

若單純談制度設計與民主的關係,不談其他政治文化和人權保障等議題的話。基本上,民主國家設計制度,是基於兩個不同的前提,一個是「分權制衡」,美國的三權分立屬於這一派。這派認為權力壟斷必然腐敗,所以必須彼此制衡。

另一派則是「責任政治」,就是「權力向權力的來源負責」,內閣制是代表。國會議員的權力來自人民,內閣的權力來是國會議員,所以除了定期改選,國會議員可以倒閣,內閣可以解散國會直接訴諸人民。

粉專分析,內閣制和總統制無所謂好壞。但能肯定的是,內閣制絕對優於總統制。從民主化的角度看,無論是基於權力制衡或責任政治,都算是符合民主的設計。

粉專坦言,臺灣歷經幾次修憲,但政府體制被稱為「四不像」是有道理的。因為禍因就來自於「總統直選」。依照「原來憲法設計,其實是傾向內閣制的」,換句話說,總統只是虛位元首。即使在修憲後,總統可任命行政院長,但倒閣權的設計卻讓體制仍帶有強烈內閣制色彩。

但因為總統直選,總統不可避免擁有最強大的民意支持,遠遠超過憲定「最高行政首長」的行政院長,於是雙方權力產生失衡,倒向總統。而在制度上,卻沒有任何制衡總統的機制,就造成了「有權者無責」、「有責者無權」的權力亂象。

如果《憲法》無意賦予元首相當的實權,「總統直選到底意欲為何?大家還認為總統直選是民主改革嗎?」粉專最後強調,他個人看來,「那只是政治強人為求掌握權力的政治手段而已。而且,正是近三十年台灣權責紊亂、民主無法完全鞏固的根源」。

#李登輝 #台灣 #貢獻 #總統直選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