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貨幣因其不受控管的特性,早已成為各種地下資金轉移的重要工具。在近期美中關係降至低點和大陸經濟前景不明之際,從事數位貨幣業務的公司最新報告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大陸民眾利用數位貨幣做為逃避外匯管制的手段,將資金大量轉移到國外。在大陸限制人民幣兌換加密數位貨幣後,被稱為「穩定幣」的泰達幣(Tether)成為成長最快的數位貨幣替代品。
《美國之音》報導說,數位貨幣資料跟蹤公司Chainalysis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有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的數位貨幣從中國大陸的位址轉移到國外地址,以規避外匯管制。顯然並非所有這些都是資本外逃,但可以把500億美元視為東亞資本通過數位貨幣流向其他地區的絕對數字。
依大陸法律規定,大陸民眾每年最多可將5萬美元轉到境外。在過去,富人們往往通過商業投資等管道規避法令,在北京採取了更嚴厲的限制措施後,這些人將資本外逃的工具轉向數位貨幣。
Chainalysis的分析認為,更多中國公民利用數位貨幣轉移資產是因為去年大陸經濟因為貿易戰而備受打擊,人民幣亦持續貶值,讓人們對經濟前景失去信心。
數位錢包公司Blockchain研究主管希爾曼(Garrick Hileman)告訴《美國之音》,許多大陸民眾對國內不斷增長的債務水平和日益加強的資本管制感到擔憂,美中兩國緊張關係也刺激國內投資者設法逃避資本管制,這些因素都促使人們轉向數位資產以保護財富。
Chainalysis的報告指出,大陸民眾主要利用穩定幣「泰達幣」(Tether)來轉移資金。穩定幣是一種旨在減少波動性的數位貨幣,可以與加密貨幣、交易所商品或法定貨幣掛鉤。
自2017年大陸禁止將人民幣直接兌換成加密貨幣以來,泰達幣就成為了大陸市場上交易者常用的替代品。今年6月,泰達幣超過比特幣成為東亞地區接受度最高的數位資產。其中在去年10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暗示大陸可能會推出自己的數位貨幣,以及今年3月大陸經濟因疫情前景渺茫之際,泰達幣的交易量突然間大幅上升。
路透報導稱,大陸4大國有銀行正在深圳等地大規模測試數位錢包應用,為數位貨幣正式落地進行測試準備。分析人士表示,此舉可能會進一步限制私人持有其他類型的數位貨幣,以阻止大陸數位貨幣界將資產轉移到海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