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商業銀行投資有價證券之種類及限額規定」,國銀投資集中交易市場與店頭市場交易的股票、新股權利證書、私募股票、私募公司債、依各國法令規定發行的基金受益憑證、認股權憑證及認購(售)權證的原始取得成本總餘額,不得超過銀行核算基數30%,即約等同淨值的30%。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若依據目前國銀淨值,則可投資上限有1.14兆元,即銀行可加碼資本市場的動能,超過8千億元。
由於銀行是收受存款、進行放款,若放不出去的濫頭寸,多數會用來投資,增加收益,但因為銀行需要高度流動性,且存款多數是活存或二年期以下定存,所以銀行投資有價證券期間亦不會拉長,同時敏感度極高,一不對頭就先跑,以免損失影響資本適足率。
據銀行局統計,國銀2020年12月底投資股票、私募公司債等有價證券的總成本,是新台幣1926億元,今年明顯有加碼,到6月底金額達3389億元,7月繼續升高到3461億元,7月資本市場已有波動,因此8月銀行投資成本降到 3226億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