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業為滿足民眾生活需要的輕工業,近年占製造業產值比重穩定維持在1成左右。由於我國主要原物料(如黃豆、小麥、玉米等)多需仰賴進口,致民生工業產品價格常受國際大宗物資物價波動影響。2021年因全球景氣穩定復甦,終端需求增溫,以及國際原材物料價格上漲,民生工業產值達1兆5,807億元,創歷年新高,年增12.2%。
2022年1至5月受俄烏戰爭及貨運缺櫃影響,國際農產原物料及油價延續上年二位數成長走勢,帶動民生產品價格上揚,產值6,546億元,年增4.1%。若剔除價格因素按產量觀察,2021年生產指數109.81,年增8.4%,雖較產值增幅少3.9個百分點,但民生工業的需求仍屬價量齊揚,2022年1至5月因國內疫情再起,加上確診、居隔人數增加,抑制民眾消費動能,致生產量指數年減2.7%,與產值增幅差距擴大至6.8個百分點,顯示產值的增加主要來自產品價格的上漲。
我國民生工業包括9類中業,其中除家具業及其他製造業外,內銷比重均逾5成,顯示大部分以內需市場為主。2022年1至5月產值以食品及飼品業(占39.8%)、紡織業(占17.3%)合占民生工業57.1%為大宗,其中食品及飼品業因農業大宗物資價格續漲,以及宅食經濟持續發酵,致產值達2,605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8.7%;紡織業(直接外銷比重47.7%)則因高機能布料興起,以及原材物料價格飆漲,加上國外疫情趨緩,外銷市場景氣回溫,致產值年增10.9%,二者合計對民生產業貢獻5.1個百分點,為最主要的成長來源,另其他製造業因全球疫情趨緩,民眾多從事戶外活動,致室內健身器材需求減少,產值呈年減12.4%,拉低整體民生工業1.7個百分點。惟若剔除價格因素按產量觀察,2022年1至5月僅食品及飼品業、成衣及服飾品業生產量呈年增,其餘皆呈年減。
展望未來,政府持續推動大宗進口物資減稅、調漲軍公教薪資與基本工資,降低業者生產成本並提升民眾所得,加上宅食經濟持續發酵、機能性紡織品需求熱絡、國內公共工程及廠辦營造建案持續推動,可望帶動食品、紡織及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民生工業產值進一步提升,惟俄烏戰爭未歇、供應鏈問題仍存,加上疫情反覆以及國際政治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下,後續宜密切關注並審慎因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