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科技日報》日報導,中國海油8日透露,由中國海油下屬的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氣電集團)與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西南院)聯合研製的甲烷化催化劑,在新疆慶華大型煤製天然氣項目中,首次實現110%滿負荷平穩運行,甲烷濃度為61.7mol%,高於國外引進技術近3個百分點,顯示大陸自主研製的大型煤製天然氣甲烷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煤製天然氣是劣質煤經過氣化—淨化—甲烷化得到清潔的合成天然氣產品,作為新型煤化工的重要組成,是大陸煤炭清潔化利用、保障民生用氣的重要方向之一,關係國家能源安全和民生發展。甲烷化技術是把煤炭變為清潔的天然氣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對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陸一直致力於煤製天然氣全技術鏈的國產化,目前煤氣化、變換、脫酸等技術都已實現國產化,但甲烷化技術開發難度大,多年來一直未取得突破。
氣電集團於2010年開始進行煤製天然氣工藝技術和催化劑的研究,2013年聯合西南院開展聯合研發。自主研製出的甲烷化催化劑具有抗高溫、高活性、高穩定性和抗積炭等優點,滿足大型煤製天然氣工業生產要求。
「此次自主研製的甲烷化催化劑在新疆慶華煤製天然氣裝置一次性開車成功,甲烷化裝置實現長周期平穩運行,產品品質合格,天然氣順利併入管網,實現了煤製天然氣領域全產業鏈條技術國產化,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對持續穩定供應天然氣、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氣電集團技術研發中心副總工程師侯建國介紹說。
據悉,氣電集團將以此次技術工業應用為契機,繼續推進甲烷化成套技術在新疆慶華二期、三期的應用,同時加強市場推廣力度,拓展甲烷化技術在煤化工與可再生能源融合、二氧化碳化學利用與減排等領域的創新,為大陸煤炭清潔化利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