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究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研究者開發了一個基於全球環流模型、小麥生長模型和一般均衡經濟模型的集合類比方法。該模型可從全球小麥供給鏈的角度,解析未來增溫2℃導致的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對全球小麥產量、價格和供給鏈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全球增溫2℃的模擬情景下,二氧化碳的施肥效應可以有效抵消增溫導致的減產,未來全球小麥產量或將少量增加(約1.7%)。但是,產量增加並未導致全球小麥價格降低。研究發現,中高緯度地區的小麥產量會增加,低緯度地區的產量則會減少。而前者一般為小麥出口國,後者一般為小麥進口國,這將進一步加劇小麥的供需矛盾,導致全球小麥價格峰值上升6.2%。
「在增溫2℃的情景下,如何適當提升低緯度地區小麥進口國的主糧自給能力,是全球糧食生產安全的關鍵。」該研究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天一說,在未來大型國際農業合作專案中,農業科學技術的合作需求不亞於農產品貿易合作需求。通過農業技術合作,提升戰略合作國家的主糧自給能力,是未來國家間農業領域的重要合作方向,有利於保障全球氣候變化脆弱區的糧食生產安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