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自2016年推動友善店家,友善項目包含友善廁所、哺集乳友善、英文友善和月經友善等15項。台北市議員表示,友善店家每項數量逐年遞減,產發局應以產發補助評選、行銷計畫活動優先權等作為誘因,並跨局處推動。產發局回應,將透過店家資訊主動邀請,明年並以在店家申請補助時加分或優先考慮等,提高誘因。

民進黨議員洪婉臻於議會財政建設委員會指出,北市友善店家友善項目洋洋灑灑,但每年各項店家數量竟逐年遞減,如無障礙友善自2021年275家縮減至今264家,哺集乳友善則自2021年146家降低至目前135家,友善應與時俱進、愈來愈好,商業處卻績效愈來愈差。

她批評,實際查看友善店家招募辦法,2021年至今除聯絡窗口不同,內容完全一樣,商業處實在太混,在招募上一點都不著力和用心,敷衍了事,只做做樣子,且臉書粉絲專頁宣傳也做得奇差無比。

民進黨議員顏若芳也說,友善店家中沒有推廣綠色餐廳,雖有少數餐廳自己做,但包含產地、食材、碳排和餐具等成本都相對偏高,也要以誘因鼓勵大家加入綠經濟。

民進黨議員林亮君點出,業者不願參與友善店家,就是因為產發局誘因獎勵不高,提供產發補助評選、行銷活動優先權等都有鼓勵效果,產發局並應跨局處結合更多資源來推動,包含觀傳局的台北旅遊網、文化局的文化小旅行,都可以推出各語言或族群的版本,供來台旅客使用,也可和社會局針對外國身障人士推廣。

商業處長高振源坦言,確實之前著力點大多是在宣傳面如新媒體宣傳、導客活動等,但也更該努力在新增店家數部分,除被動式讓業者申請,也應該主動出擊,如在Google Map看到好店家就主動邀請,有些項目需要新增或密度不夠也要檢討,從店家資訊主動邀請。

產發局長陳俊安回覆,明年度來申請補助的廠商中,針對友善店家可以給予加分或優先考慮的方式提高誘因,也會建議商業處明年在執行計畫時,調整預算結構,讓某些預算可以實質回饋到參與店家,提高誘因。至於跨局處部分,如今年牛肉麵節也和社會局合作放入高齡養生項目,未來友善店家也會結合跨局處推動。

#友善店家 #消費 #台北市 #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