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老化,心臟瓣膜容易出狀況,其中以三尖瓣治療最為棘手。82歲周先生退休後罹患嚴重三尖瓣閉鎖不全,心衰竭日益嚴重,但年事已高不宜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經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團隊評估決定引進新式醫材,執行全台首例、領先日韓的「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周先生術後恢復良好,講話中氣十足,打桌球也不成問題。
人體有4個心臟瓣膜,三尖瓣是右心房和右心室的閘門。台大醫院副教授、心臟內科醫師林茂欣說明,若三尖瓣因為缺損而無法完全關閉,部分血液會流回右心房,等於心臟做白工,導致疲累、呼吸喘、運動功能下降、下肢水腫,長期更會導致右心衰竭。
「三尖瓣是心臟的入口,就像家的大門一樣。」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暨心血管中心副主任虞希禹指出,年紀是三尖瓣閉鎖不全主因,亦有年輕病人因為感染、外傷導致三尖瓣逆流,通常建議中度以上患者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治療,但有些病人有慢性心房顫動、肺動脈高壓等,開心手術風險相對高,治療較棘手。
82歲周先生過去在核電廠工作, 一向身體硬朗,但退休後逐漸出現心臟痛、四肢無力等症狀,走沒幾步路就要停下來休息,體力每況愈下,精神狀況也受影響。林茂欣說,病人因為年紀大,不願意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經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團隊跨科討論後,決定向食藥署申請專案進口新醫材,執行「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
這項治療是以心導管微創方式,在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各置放一個支架瓣膜,避免逆流的血液外溢到上下腔靜脈,有效提升心臟輸出量,增加病人的活動力。林茂欣說,傷口位於鼠蹊部、僅1公分大小,不需體外循環,手術時間約2小時,術後病人恢復和住院時間短。
林茂欣說明,這項治療方式於2021年5月在歐洲取得上市許可,用於三尖瓣膜閉鎖不全合併右心衰竭患者,目前全球共執行200多例,以歐洲最多,亞洲國家如紐西蘭、澳洲、香港已有案例,台灣則是領先日韓的首例。該術式在台灣尚未取得食藥署許可,需逐案申請核定才能專案進口,病人約需自費130萬元。
周先生透露,自己曾經早上起床心臟不適,差點以為自己要走了。如今手術後約40天,不僅行走自如,打桌球也不成問題,他中氣十足地讚賞醫療團隊「你們真的棒棒棒!」感謝台大心血管中心幫他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