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在該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長、科主任李華偉教授帶領下,由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舒易來主導合作完成。受到了國際領域專業人士的高度關注和熱烈反響,展現了基因治療對治癒遺傳性耳聾這一難疾的巨大潛力,有助於推動耳聾基因治療藥物的研發和臨床應用。
目前,全球先天性耳聾患者高達2600萬人,中國每年新生約3萬聾兒,其中60%與遺傳因素也就是基因缺陷相關,嚴重阻礙了兒童言語、認知以及智力發育。同時,臨床上尚無任何治療藥物。
舒易來指出,OTOF基因(表達耳畸蛋白)突變是導致先天性耳聾常見的病因之一,常引起兒童重度至極重度或完全聽力損失和言語障礙。研究團隊歷經多年探索和合作,攻克大基因內耳遞送難題,研發出基於腺相關病毒 (AAV) 的雙載體基因置換療法(AAV1-hOTOF藥物),在OTOF耳聾動物模型中表達具有正常功能的人源耳畸蛋白,顯著改善聽功能,並進行了相關的安全性研究。然後將正常的人源OTOF編碼序列導入患者內耳毛細胞,使毛細胞表達正常功能的耳畸蛋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聽力,回到自然、真實而五彩斑斕的有聲世界。
該臨床研究於2022年6月獲得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倫理批准;2022年10月,研究團隊發起臨床試驗,並隨後實施全球首例遺傳性耳聾患兒的內耳基因治療。之後,從大齡兒童到小齡兒童,陸續納入多例患者,接受基因治療。目前最長的隨訪時間已達1年以上,患兒已經可進行日常對話,這是全球第一個獲得療效的耳聾基因治療臨床試驗,也是該領域目前成系統的、病例數最多、隨訪時間最長的臨床試驗,開啟了耳聾基因治療新時代。
本次臨床突破,也是一次院企合作、利用互補優勢高效推進產學研轉化的嘗試。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表示,目前,該院借力基因科技公司在藥物開發上的經驗,打通了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產業化設計、工藝生產、安全評估等通路,建立了產學研發展新模式,推動耳聾基因治療發展,為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舒易來、李華偉、王武慶及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陳正一、東南大學教授柴人傑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呂俊博士生、王會博士、程曉婷主治醫師、陳玉鑫助理研究員以及王大奇助理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同時,本項目得到醫院工作人員、團隊其他成員的大力支持。並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點研發專案、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項目的資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